随便翻翻(1):思维模型与智慧

思维模型在我心中像一个大词,好长时间想对它祛魅。

据说,思维模型没有标准定义,直观理解,只能说它是承载我们复杂信息和逻辑的关系的框架。而且与其他理论不同的是,它可以用图形、公式来代替纯文字,从复杂到简单地表达出一个相对庞大的思维和逻辑关系,从而让对方清晰理解。

要说思维模型,不得不提一个人:查理芒格。他的穷查理宝典给出了很多适用的,可参考甚至可直接复制粘贴的模型。他说,一个人掌握80~90个模型,就能解决绝大部分问题。

一想,80~90个模型,那得学到多少啊?其实没多少,因为没有一个通用模型,只能说在心理、经济、营销、培训、咨询、医疗、管理、工业等等层面都有各自适合的思维模型。掌握起来也并不复杂,把握好一个逻辑链条:先看清人,在看清周围,再看清世界,再思考人与人和人与周围的关系,进而在沟通和学习中提升自我,最后为自己的目标制定计划并付诸行动。用原书作者的话是:“认知自我”“认知世界”“思考与分析”“沟通与学习”“计划与行动”“总结与展望”

当然思维模型还可以分类,例如以下三种。

  • 思考/分析、决策/选择
  • 组织管理、工作提效、关系处理、培训辅助
  • 表达力、学习力、创造力、行动力

然而,学了不能马上转化成为了一个痛点。

那是因为我们对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理解不透彻。

如果数据是点,那么信息就是将数据连接成线并归类为不同的形状;如果信息是形状,那么知识就是将这些形状理解为一种逻辑关系;如果知识是一种对逻辑关系的理解,那么智慧就是对这种关系的应用。当你通过图形结构理解了它们的关系,以后再为你展示这幅简单的图形,即使抛开描述它的大量文字,你也能轻松理解其背后的关系和道理。这就是更高级的文字——思维模型的妙处。

关于DIKW智慧层次结构这一思维模型,它本身应该归在DIKW中的哪一个层次呢?很好判断,它就是“知识”这一层的工具。它组合了数据、信息、知识、智慧这些概念信息,并为它们建立了彼此的逻辑关系。如果你运用它去帮助自己提升认知,那么你就拥有了智慧。顺便说一句,知识和智慧可以通过推理和分析产生新的知识和智慧,

而你通过知识掌握新的知识,这一过程也是智慧。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