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编写品控手册?
最大的一个用处就是“隐性知识显性化”。将存储在头脑中的知识进行共享。很多工作中的难题都能在这里找到应对策略。手册提供的标准,能帮助整个团队提升默契程度,甚至找到一种“集体心流”的状态,让集体的智慧大于单个人的智慧之和。
品控手册成稿可以公开吗?
当然,这其中涉及到两个问题。如果是自己编写,那么这个就是自己的心流。有必要向全员公开吗?当然没必要。原因有二:一是做事的思路和态度取决于自己的价值观,虽然说经验主义不能太靠谱,但是我们的经验来源也是包括知识的。换句话说,这些内容的积累是依靠我们自己时间的折叠而成,它需要成本。二是担心被他人恶意利用造成危害。正如真正的牛人从不公布自己的底层逻辑,因为其中必定有一些不能说的秘密,不仅涉及到自己的做事的要领,而且部分内容可能危及身家性命。恶意竞争对手可能因此来攻击我们。
当然,并不一定是永久不能公开。我们始终相信进化的力量。知识驱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因变而生,因后来者而生。在我们自身能够将这部分内容超脱、融合后,自然而然会达到一个更新的境界。此时,有选择性的公开内容,体现了我们的匠心、初心和决心。然而,版权方面要注意,这毕竟是我们自身探索的,它不能算作所在机构的成果。
如何迭代式编写品控手册
品控手册是因为问题出现而存在的。自然而然要和问题相连接。可以分为“手册之外”、“手册应有”和“手册遗漏”三种情况。
首先,知识如果不是结构化的,那么就不应当出现在手册中,而应放到知识库和“图书馆”查找。其中,内部知识库是各部门沉淀的半成熟和成熟经验;而“图书馆”中是历史复盘、立项、开题、SOP等文件。
其次,建立一个叫做“知识扑满”的东西。也就是说,将现阶段的最新经验纳入到我们的考核中来。可以定期采用飞书这样的版本学习最新的知识。
然后,关于已有业务的,需要确定重要性。这个如果可以达成共识,那么就可以输入。
最后,如果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记住一点“知识和行动”是找到突破困难、障碍的有力法宝,也是知识的重要价值。无论何时,都要将“此生未完成”作为促进我们发展的主要动力。
结束语
得到品控手册是目前所写内容最少的阅读笔记,但是其中有些心法是可以“拿来主义”参考的。从这一点看,它给了我们启发和启迪。
凡墙皆是门!
要说的是,接下来接近3周的时间,工作日的阅读将会变得相对零散一些。直到8月12日之后,会开始全新的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