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这个词是个中性词。所以,不同的人随着心境的不同,看待的角度也不同。比如,有一些人觉得,限制=阻碍。或者是自由发挥的死对头。比如说,郭珈希老师每天面对七个基本音:CDEFGAB。这种在有限边界里找到未开发的潜力和活力,就是以郭老师为代表的作曲家面临的根本问题。
有问题,自然就有解决方案。
和科研是一样的,多看、多听自然就建立起解决方案的第一步:寻找可能的参考答案。
我们回归到作曲家的解决方案设计中。首先,从音乐本体出发开始思考。具体做法是首先打开乐谱或音乐作品,用视觉和听觉快速寻找作曲家的创作技术,比如,音高运动的横纵方式规定之严苛等。其次,深入从限制角度分析五个层面的认知。
作曲家面临的五个限制
创作一首乐曲,变化只是一个诉求而非本质。而是守住、追求、利用好那些不变,在有限之中创造无限。何为不变?动机、和声、速度。动机表示音高的横向运动,和声指代音高的纵向运动,速度则对应音乐陈述的时间维度。
先不举那么多理论,普通人想要入门,可以来看一个案例。
首先,是音高限制。例如,演奏时只能选择钢琴键盘上的黑键。
很巧的是,琴键上的黑键恰巧对应的中国音律中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
郭珈希老师
其次,是低音限制。左手必须用八度演奏低音。八度是个音乐术语,用普通人的说法就是同时用大拇指和小拇指按下两个相同的音。因为八度具有完全的协和性,会给乐曲增添空旷、悠远的意境。
第三,是速度限制。在中国风类型的音乐中,所有音高之间的运动速度必须要慢。要体现出中国风格中重要的特征之一——留白。
第四:音色限制。增加深邃、悠远的意境,模仿古琴“一音一世界”的音韵效果。踩着延长音值的右踏板。
第五:华彩限制。结尾的时候,用右手食指从高到低快速划过黑键。
你看,这五个的部分中,前几个是基础,后面的是调料。
返回前面的理论:动机,它就对应于音高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信息,它会反复提醒人,音高是“主角”。反复出现的某个音高,就会使这个命题作文不会跑偏。
和声,它就对应于低音部分。使音乐变得立体感,包容音高的存在。
速度,则是当动机和和声都已“黔驴技穷”之时,通过时间维度来体现音乐表述。或者说,反映出音乐的时间要素。
后面两个限制,则是用一句总结“律有数,韵无穷”。也就是前三点不变,后两点无穷。传递这世间的显性与隐性,纷繁多样的感觉和意境。就从后面入手,就可以。
限制的好处
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增加一些限制,是为了不让我们过度向外求。
这个世界追求无穷有两个方法:
方法一:向外扩张,追求外无穷。不断向外释放信号,找寻资源之间的连接,增加丰富性。
方法二:向内观照,追求内无穷。专注自身潜力的探索和开发。就像是黄金提纯一样,99%,99.9%,99.99%……
其实,方法二正像是罗老师在《时间的朋友》中所提到的一句话。
在内卷的尽头,试试微雕。
罗振宇
限制,才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发现了最有力量的内无穷。最后,我想引用郭老师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读书笔记。
限制,是我们今天所见智慧与文明的根源之一,它也是早已为我们预留了创新的空间。
郭珈希老师
阅读信息:
作曲家思维模型——为什么我们要感谢那些“限制”
北京华韵嘉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教学顾问 郭珈希
感谢喜欢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