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清醒3》阅读笔记(8):自省之乐观的悲观主义

与其说“乐观的悲观主义”,不如说“悲观的英雄主义”。

今天的内容想从一个故事说起:

佛教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经有过这么一段禅语: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在书中,作者是这么形容的:

第一层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种人头脑简单,但也最容易被现实世界伤害,受伤之后满街叫喊,说世界欺骗了自己。
第二层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种人最痛苦,因为他们看得似透非透,努力挣扎却又无力改变,眼睁睁看着自己沦陷。
第三层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种人最幸福,因为他们彻底看透了世界的真相,能做到宠辱不惊,并拥有超然的心境。

——《人间清醒3》

这三层境界分别是建构、解构和重构的过程。

做到第三层境界,实际上需要很多先决条件。例如要看透世界的底层逻辑。当下世界,“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一道墙。当一个人不敢接受这个现实的时候,那就是停留在第一层境界中,如果接受但无奈了,那就是停留在第二层境界中,如果接受,并且做到了“不争、看淡、平常心”,则就上升到了第三个境界了。

换句话说,当你发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之时,就真正从认识、理解进化到开悟。“活在当下”也不再是随口一说的话,而是相信未来处处有机会,生活处处有惊喜,生命时刻有礼物。

先学会悲观、再学会乐观。最后学会“内核悲观、外在乐观”。你瞧,这不就是我们道家所说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一阴一阳谓之道”吗。

生活固然有磨难,但是把磨难当成礼物,这是为人之道。

我前段时间走在路上,也想了一句话:“所有负面情绪的产生和出现,其实都是一个人要跨越到新阶段的一个标志,只要我们自己‘境随心转’,找到负面情绪的根源,然后积极地去消除、和解,人生的福报定会源源不断的积累、发芽、成长起来的。”

1条评论

  1. 今天在重新阅读这篇笔记的时候,有了新的感悟,从个人心灵成长层面来说,摆脱自恋,懂事这样的标签,是我必须长久要做的功课。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设立边界、规则和约定,并且要学会区分,我们是要付出,还是要亲密。值不值得。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