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以正思择,食于所食”,我们每一口饭菜的背后都像一张网,从事物的源头到嘴巴这一端,连着许多的人、事、物的风险与付出。我们是否想过,我们吃进去的,对于人类的未来,是不是有所损害?
今日小故事
过去10年,美国摄影师施坦梅兹一直关注事物的供应链,在他的书《养活地球》中,遍及了从中国大陆的食品加工厂到美国中西部的麦田。由此深入了解食物的真正来源。所涵盖范围从种植蔬菜到小麦和水稻。通过翔实的记录,施坦梅兹追踪厨房食材的遥远起源,清楚地展现全球食物链的纪实。
在全球化经济中,无论什么季节,新鲜水果都可从一个半球运到另一个半球,放上超市货架;许多人都享受着几乎无穷无尽的谷物、蔬菜和零食。然而,少人知道的是,地球表面40%以上已被用于生产农作物和饲养牲畜。施坦梅兹表示,研究表明:大规模农业和工厂化养殖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占人类排放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持续的气候危机在相当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释放一氧化二氮的化学肥料,农场扩张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森林砍伐,以及粪便管理、燃烧、使用燃料等所产生的排放。
施坦梅兹表示:“在许多情况下,食品业竭尽全力阻止我们了解食品生产过程,获得这些资讯对于我们如何对饮食做出个人决定至关重要,这些决定累积起来会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我的项目旨在展示食物如何生产,以便我们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定。到2050年,全球人口预计将达到97亿,加上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预计人们不得不将全球粮食供应增加60%。《养活地球》计划希望研究世界如何在不开垦更多自然土地的情况下,应对迅速扩大养活人类的挑战。
哲理
平衡
动植物以不同时间呼吸氧气与二氧化碳,各取所需,相互受惠。在食物链里,草食动物以大地的青草为食物,肉食动物则捕捉草食动物为生,细菌又将死后的肉食动物分解,变成养分,回归大地,蕴育草木,如此环环相扣,生生不息,这就是同体共生的因缘法。甚至水鸟的鹈鹕互助捕鱼,海狸合力筑坝,海豚群居团结,保持生机,人类日常生活所需,也是仰赖社会各行业供给。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因缘具足,一切才能成就。同体共生,动植物才能共同存在;同体共生人类才能和平相安,同体共生大自然才能保持生态平衡,这世间才有无限生机。
农药
现在一些农民农药用得太多,破坏自然生态。田野的虫类绝迹,鸟类就没了食物,即使有,吃到的也是农药中毒的昆虫,所以非死即病。也有可能鸟类吃不到甲壳类昆虫,所产的鸟蛋变成软壳,无法繁殖,以致自然界的鸟类逐渐稀少,造成生态失衡危机。鸟类一旦减少,农作物的虫灾就会严重,农民只好把农药的杀虫剂量越用越重,而昆虫的抗药性也越来越强,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天然生匹物的食物链失去平衡,各类生物的生存环境失去保障,
人类的生存也就受到威胁。
任何人在谋取利益的同时,也应想到群体利益,那才是真正可靠的利益;如果只贪图个人的好处,而使得大众蒙受其害,这个个人最后也必定尝到恶果。所以,我们在要求果农、菜农种良心菜果、赚良心钱的同时,我们也要有所坚持,不要购买任何对土壤不利所生产的果类蔬菜。

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大染缸,人在社会生存,难保清白,因此只有加强自己的免疫力,才能不受影响。有免疫力的人,能拒绝诱惑,不着魔道,并由防备的力量。
星云大师开示
我们应当对什么有免疫力呢?功名富贵、人我是非、生死顾忌、柔情蜜意、贪嗔痴疑,还有一切诱惑我们的东西。
本文章为新加坡新明日报连载内容,朱志伟先生为新明日报总编辑。
该文章不作为商业用途,仅用于知识传播。
© 2025 新加坡佛光山 & 新加坡报业信托(SPH Trust)华文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