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伟整理星云智慧(41):清明节话清明心

一个人的心,要清明,人格才能高尚。新药如何清净光明?先要无欲。

今日小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在成为国君之前,曾在外逃亡,当时随行的晋国大夫介之推,为了救重耳,还曾割下大腿的肉喂他。重耳当上君主后要封赏介之推,但是,介之推看到重耳身旁尽是小人,便躲进深山。重耳为了逼介之推出来,竟下令放火烧山。介之推最后决定自尽并留言道:“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被介之推的品行感动,下令每逢介之推的忌日,全国禁止焚火,百姓只能吃寒食,是为寒食节。第二年的寒食节次日,晋文公在介之推自尽的柳树下祭祀,并封此柳为清明柳,是为清明节。后因两节相近,逐渐合二为一。

关于介之推“清明复清明”的诗句,几千年来广为流传。其意图就是盼望着主公为政清明,他这种忠君爱国、宁死不屈的品格,使这个节日本身就蕴含了敬贤的人文内涵。

哲理

欲望

欲望就等于尘埃,明镜蒙尘,就不能照物;心被物欲所覆,就不能清澈明亮,看不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就会迷失自己。所以,人要保有一颗清明的心,做到无欲或少欲非常重要。一个人的一生,清明很重要。我们要养成清明的思想,清明的行为,清明的风格,尤其要养成清明的志向。一个人从小就须养志立大志;做大事,不一定要做大官,要立大志,讲实话,不说妄语;要立大志,做大人,不做小人。一个人如果能不断的养志,他就会远离污浊、糊涂、自私、执着;一个人如果能不断的养志,就会不断的进步、向上、扩大、生活。

放松

然而,清明心层次也有深浅,由下而上,则有普通人的清明心,有修行时的清明心,有开悟以后的清明心等,一般人,只有清楚、明白、觉观,那只是头脑分别活动而在清醒状态而已并没有觉照与寂照的工夫;觉照,是在修行的过程中,才可能产生“觉”与“照”的工夫,”是觉察妄念生灭,照是令妄念无所遁形;故又可名为观照。当修行有成,开悟之时,是一片智慧,是寂然不动而又慧光独照的心境,已无法用清净、清明、觉照来形容了。

如何开发清明心?先要把身体放松、头脑放松;当头脑轻松时,没有因强烈的自我执着所带来的困扰,心中便不会混乱,感受到自在有了超越的清明心时,无漏无染的智慧便自然出现,这种智慧出现时,平等关怀一切众生的慈悲心,也自然流露。

人性中有善也有恶,恶的那一部分,往往被我们压在自己都无法察觉的地方,但也无需太执着于自己有恶。时时能观照自己念起念灭间不念恶,那就是善良了。

星云大师开示

本文章为新加坡新明日报连载内容,朱志伟先生为新明日报总编辑。

该文章不作为商业用途,仅用于知识传播。

© 2025 新加坡佛光山 & 新加坡报业信托(SPH Trust)华文媒体集团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