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就是不应该被触犯的内容范畴。如果想要做好一件事,基本的红线意识必须保留。最基本的认识就是监管与合规,通常来说涉及到的对象除了自己之外,还有三类人:能对我下指令的,能对我开罚单的,能和我打官司的。
作为学术研究者,一个课题的进展不仅要对眼前的自我和用户负责,也要对用户更广泛地处境负责,更不能够以“本言论仅为个人意见,并不代表XX机构”。我们的课题研究及其产生的成果必须考虑美观得体、学术规范、时间流逝、公序良俗、历史评价等复杂的制约性因素。
这里的用户包括了如下五类人:
- 用户:既包含享受我们工作的人群,也包括普通人。对于享受我们工作的人,应该让其听得懂、跟得住、有可感知的收获;也必须对未来享受我们工作的人群负责,在可预见的未来的,工作的基本品质不因时间流逝而下降。还要对普通人有责任意识,不应对各位的周边社会关系造成困扰。
- 合作者:需要避免出现合作纠纷的人群,如研究生导师、团队领导、资源供应商。
- 观察者:有竞争关系的同行以及其他重要观察者。
- 其他同行:学术共同体的成员,意味着我们工作中知识性内容,必须获得同行学者的广泛认同。
- 敏感群体:为了某件事或某个事件可以行动起来,发起针对性活动的人群。比如弱势群体、环保主义者等。
上述自我要求都必须遵循如下两个大前提:
1)当课题研究覆盖范围内的利益攸关者确实提出了不合理和错误意见时,经过流程讨论和确认,应当予以拒绝。
2)当课题产品规划、立项环节已经评估并且接受某些潜在的风险时,即可开展该课题研究。
做事要有追求和诉求
上述两个部分是基础,那么自我认同是我们红线品控的更高层级要求。对于学术研究,要有内容制作追求、精益求精的自我诉求和不愧此生的大势需求。
一要对得起“祖师爷”:即在极微小甚至用户完全不在意的地方,经得起苛刻同行的挑剔,“不做对不起祖师爷的事”,这是学术研究者工匠精神的世俗表达。
一定要对得起“老天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任何一项课题被其他人认可时,也有个“天地良心”的问题,不做违背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一定要对得起“老祖宗”。作为此生所做的一切事情,必须要时刻记得不仅仅为自我实现,更重要的是不给血脉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