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性格都是一把双刃剑,切忌被外界绑架。
这句话是一个提醒,外向者因这句话不可自满,内向者因这句话不可自卑。无论外向还是内向,都是人世间最好的风景线。作为读书人,切不可摆出和世界格格不入的样子,也别把读书看做是什么了不起的。
活在世界上,我们参与世界的方式可以是善良,可以是安静,可以是耐心。换句话说,人生历经世事沧桑,如果学会什么,那就是不要傲慢、不要冷漠、不要无礼、更不要残忍。
很多时候,活得通透要比活得拧巴好得多,起码不内耗。在请求他人帮助的时候,不可居高临下。很多时候不是因为自己能力多强,而是因为我们在这个位置,是这个位置的光环所带来的。所以,无论何时,风物长宜放眼量。
人生的幸福,不在于身边围绕着多少人,而在于那群人中,有没有一张笑脸是只属于你的。如果有人喜欢我,我会觉得高兴,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但是那不是幸福。我们总容易被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的问题所困扰。大部分人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拯救自己的永远只是自己,我们能做的,也只做一件大事:把自己做到我们认为最好的那个自己。
找回那个能够回怼的自己
在我们奋力向上爬的时候,总有些人会在背后指指点点,甚至会使绊子。如果沉不住气,莽撞地去反抗,受害的只能是自己。这个社会弱者只会受到同情,不会受到尊重。而眼泪,只可以在自己独处的时候流出,不可展示给他人。
柔韧、平和、不被折断;学习、成长、变得更好。这是在参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良方解药。
然而,正如之前所说,总有一些人会时不时地给你添堵,你说这是激励你成长吧,但是话语里面就像是在通过打压,所谓给你“危机感”的态度、略带诅咒式的话,比如:“朋友,我觉得就现在的情况,升职加薪的机会你就来不及了。”有些话语看似帮助,但实际上负面情绪很大,听完了就会很不舒服。
我们是有话语权的成年人,然而在很多关键时刻没有能保护自己。原因很简单,社会教育让我们本能地做出了一个也许合理,但欠缺血性的决定。因为我们骨子里很怕一件事:逞一时口舌之快,引发我控制不了的局面。
事实也是如此。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我们绝大多数人永远到不了生物链的最顶端,所以为了生存、事业、名利,或者仅仅为了尊严,总要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古代的一些话语“忍受胯下之辱”、佛教典籍中的“忍辱精进”等等。
我发现,一套社会底层的潜规则把人束缚住了。我们只能在规则中当牛马,换句话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漫长的对抗霸凌的过程。应当做到的,是要学会玩转这套规则去把真正的坏人揪出来。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要一旦难受的时候,就要去读书的原因。不管什么情况下,只要我难以静下心工作,我就知道有问题了。人生就是要走走停停,安住内心才好轻装上阵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