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2025年3月14日前哈工大、西安交大的校长,现任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的王树国教授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鲁健先生的访谈。让我对这位教育家的思想又有了一丝了解,同时,也让我从中有所思考。
21世纪是人类发生巨变的世界,总书记提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前瞻性决断是完全正确的。特别是在21世纪的前20年里,人机结合的趋势已经明显的不能在明显,这一次的发展已经不仅仅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来去形容,它更意味着人类社会的大革命。在这场浪潮中,没有一个国家、个体、行业、学科不受这次大革命的冲击。
人,该怎么应对这个冲击。关键在教育,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王教授论断:人的第一个最佳创新周期是25~35岁,纵观世界过去创新产品的里程碑式事件和相关人士可以发现,很多原始创新的idea就是在这过程。而现有的30岁甚至更大年龄的博士从学校里面放出去,实际上科研就已经没有动力了。国家顶层对这个看的是相当透彻,所以为什么现在很多科研计划都是以30岁作为分界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在35岁之前申请不上,还有其他各部门各行业的博士研究划分到28岁就已经不再需要了。
当然,也不要气馁,因为王教授还说过,第二个周期是45岁以后。这个原因虽然没有说,但是我觉得,很多人厚积薄发,甚至所说的是大器晚成的时候,能够把更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并且让这些技术在自己的脑中发生“核聚变”式的反应。
关于培养学生,王教授是从知识体系架构的重组上开始说起的。这里面就需要有三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教材、教法、教师。关于教材,王教授直接就说要引用世界上最顶级的教材,可见其内涵之丰富。编写教材的人有没有将教材对标世界顶级?这其实是第一个疑问。关于教法,福耀的教育将会在反复研究国外顶级高校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全英文教学课程体系。另外,打通专业壁垒、学院壁垒,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课程,自由翱翔。关于教师
关于做事。王校长的话中透露出:一个时间段只干好一件事,就已经不错了。一边做着科研,一边当好校长,在比较稳的学校还是可以的,或者说守业而非创业,这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要二次创业,超级难。特别是对于复杂系统的建立,没有人会教。只能通过实践-总结去完成。
关于做人,特别是与人合作。王教授引用核工业的经典slogan: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拥有家国情怀,敢于在大局上牺牲小我,敢于做他人不想干的事。他讲了,在哈工大最艰难的时候,王教授接下了担子,同时也放弃了申报院士的机会。彼时,他才39岁。另外,在事业上、情感上的共通也是成就的条件之一。对于学生,他称呼为“孩子们”,对于教师,他也是谆谆教诲的大家长:不要哄弄孩子,否则会被抛弃。
另外,对于福耀科技大学的教学楼名称,所有都是以山为名,而且群山环抱,我总觉得有些说法。但是又不知道是什么,只能等到今后有高人来解释吧。但是,在招生上,一年100个,全校在校人数短期内上限为400人,在我理解,实际上就是做精英化的大学。在全国公办高校都在扩招的前提下,保持小规模的教学,并且有三分之一以上是流动编制,高品质的师资队伍是否很好。还需要观察。但我还是比较乐观的。
不管怎么说,衷心祝愿福耀科技大学能够为我们国家的建设多培养一些领军型人才,也衷心祝福王教授身体健康,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