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相信》阅读笔记(10):自由生活

什么样的生活是自由生活?对象不同,答案也各异。对于普通上班族而言,底层逻辑或者底层需要就是实现“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对于每个年龄阶段而言意涵各有不同。

小时候的财务自由,就是能够想买糖豆吃,“童年的爱恋”能够实现就是财务自由;

上了高中之后,财务自由是想买什么教辅资料就可以有,甭管做得完做不完。或许那个时候,执着信息的种子从那里发芽了。

到了大学期间直至今天,财务自由是有个自己喜欢的屋子,可以不大,但可以随心布置。生病了可以不用太在乎药品价格,能够让我精神恢复到比较好的水平来支撑科研。

今天在读书的时候,我才接触到在女性的世界里,财务自由包括“奶茶自由”、“樱桃自由”、“酒店自由”、“包包自由”……看到这里,鲁豫老师的“复杂的笑”和我有共通之处。人的生理需求有限,但心理需求无限,但是这是财务自由吗?

有的人在发财之后,对于“财务自由”甚至钱而言是嗤之以鼻的心态。发财不是人的原罪,而是钱的来源是什么。

关于自由的理解,今天我又有了新的思路。自由在哪里,谁也不知道,就如空气一般,得到了不会察觉,失去了才知珍贵。这句话还是有些肤浅。

现在我的心态是:时刻反思“什么时候我有能力一步步按照自己的节奏做自己的事情”,无限自由不可能,但是我可以借助这个问题逐渐接近,而这才是自由的意义吧。

鲁豫老师总结的好:

当有钱时,有人和你分享;
当没钱时,有人和你分担;
这是我能想到的终极财务自由。

——《还是要相信》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