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中曾经反复出现圣经,甚至提到过“救赎之道,就在这里”。我们虽然不说救赎,但是中国人有一个信仰就是要“止于至善”。
阅读圣经,并不是我要对基督教产生信仰。在当下自我很拧巴的情况下,我其实迫切地想要寻找人性的一些解决方案。有人说,社会病了,但我不这么看。佛教界禅宗大师曾说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很多人一听说“宗教”就直接等同于“封建迷信”,甚至有人说宗教就是鸦片,但是一些宗教的哲学思想或者经典典籍是否就一定要与宗教挂钩呢?例如,孔子、孟子是否一定要和儒教挂钩,学习《老子》(《道德经》)是否一定代表着你入了道教,古兰经是否一定只有穆斯林才能看……如果一定要把宗教和宗教典籍挂钩,那很多事情通通都要推翻了。
所以,读读圣经,我们想要的是其中能够帮助我们成长的部分。我读书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抵触”。比如让我现在去读四库全书这样的“大部头”,我是非常抵触的。
既然说了这么多,圣经到底是有什么好处呢?
我举一个例子:当我们遭遇到困难,被人逼迫而心生痛苦的时候。此刻,《马太福音5》有这样的话:
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这类经文既不是要歌颂痛苦,也不表示敌视世界,而是要表明我们要用大爱、大善和正义最后必胜的信念,支撑着我们走下去。
而且,阅读这样的话时间长了,特别是心头有一块大石头压抑我们的时候,文字的力量会悄然移除这块大石头,让我们内心充实。
共产党员的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当我们自己想要给群众一瓢水的时候,我们自身得有一缸甚至一池湖水的量。在罗振宇老师的《阅读的方法》中曾反反复复提到我们是“未完成的人”,从这一点看,至少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比较好的人,才有能力完成更大的使命和任务。
那就从现在开始, 继续寻求做人的方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