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虽然是“小人物”,可是在平常人眼中,这个“小人物”可一点都不小。来自中金环球家族办公室副总经理成语谋。
中金公司,中国最顶尖的投资银行之一,这是一个优秀的团队:
成员毕业于Harvard, Oxford, 清北复交。
部门领导每天工作超过15小时,勤奋,在这里只是最最基本的标配。
在这里,“三无人员”,即无关系、无背景、无绝招。拿什么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立足?以什么方式一路前行,又以什么哲学超越自我?
对于他们来说,杠杆!
人生中有一些杠杆,例如显赫的家世能够带来很多财富和人脉;超高的颜值能够吸引很多财富和人脉;学霸光环也能够拼出很多财富和人脉。
但是,这样的杠杆对于一般人来说,可望又不可及。所以,作为小人物,如何找到自己的杠杆?
杠杆1:做别人不愿意干的活——刷存在感
答应第一场翻身仗,就是做别人不爱做的活。
什么是别人不愿意干的活?新出的、麻烦的、没有当期绩效的工作。
例如整理法律法规。整理文件这样的活看起来没有什么绩效,但是文件整理的好坏直接刚性影响着时间的耗费、沟通的成本、合作的效率。正确理解文件内容往往是开展交易的先行条件,一旦失误就会违规,交易就失败了。例如动辄数十亿的大股东减持,面对人性、法律、利益多方博弈,高负荷运转是很正常的。然而,动辄上千份文件规定,就算是把时间限制在五年以内,也有几百份。
如果说用大模型进行梳理,抱歉,现在大模型胡编乱造的水平越来越高,越严谨的工作越需要纸质版。
成经理做了这么几个事:
1、浓缩内容变得高效。将237份文件梳理,总结实际用法和梳理好的条文相互映照,之后又精雕细琢成只有13页的《减持手册》,只要交易前打开手册对照,就可以解决所有法律疑问,效率大幅提升。
2、“333”工作计划验证手册效率。例如,每天随机点开3家上市公司,假设前3大股东都要减持,立刻在脑海中做出3个不同类型的方案,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形成这个能力,半年时间起步,索性条件反射一旦建立,结果必然“亲测好用”。
巅峰时期,成经理可以同时处理横跨多个减持项目,最高处理76笔交易的人。个人能效随之加倍放大,同事从中受益。
此刻,我突然想到某一年跨年演讲,罗老师说过:“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这是你的护城河。”
在“苦活,累活,难活”上练就一手绝活,凭此在江湖上站稳脚跟,找准自己的生态位。
这种支点才具备差异化、充满需求性,普通人要做的就是主动找这些支点,并且干得漂亮。
杠杆2:将乐于助人转化为竞争策略
站在他人的观点上思考问题,想对策。特别是交接团队工作时,要耐心、信心。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2018年,因为工作变动,成经理的这个事情需要交接给孙经理。站在公司立场上,不能让业务和客户受影响;站在新人立场上,不能让他人从零起步。所以,成经理对孙经理承诺:在交接期内把主要工作交接完毕,但是后续有不明白的可以随时来问。
前前后后的交接时间是4个月。
为了更好的交接,成经理站在孙经理的语气上参与对外沟通的话术准备:拟好所有微信,孙经理检查无误、学习模仿后发出。打造沉浸式的无缝交接体验,也就是“扶上马,送一程”。虽然看起来是自己吃亏了,但是这种人脉更是贴心。
人脉不仅是功成名就的大佬,更是围绕在我们周围的知心战友。一颗全心全意的利他之心,就是最好的杠杆。
多干苦活、累活、难活+多帮别人,尤其是年轻人。这两种杠杆的运用,就会让一个看似小人物实现大翻身。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相信他,他说的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