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伟整理星云智慧(32):宇宙之奥妙在哲学中早有体现

过去科技不发达,一般人所认知的世界,往往仅限于我们所生存的地球。然而,现在的天文学家已经证实,地球只是太阳系的行星之一,而太阳也只是宇宙中千万颗恒星中的其中一颗,整个宇宙当中又有无量无数个银河系,超出人类的想象。

今日小故事

2025年2月,天文学界公布了迄今距离地球最近的爱因斯坦环。这是罕见的天文现象,指来自遥远星系的光、被靠近地球的星系的引力所扭曲并形成一个环。而这个100多年前发现的环,此前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星系。爱因斯坦于1936年基于广义相对论,预测了像这样的透镜星系的存在。但他曾断言,受技术所限,这种现象无法观测到。

如今,根据观测成果,天文学家认为,这个爱因斯坦环,出现在距离地球约5.9亿光年的NGC 6505星系,其四周环绕的完美光环,其光芒来自位于后方另一个更遥远的星系,因被前方星系的重力场扭曲,出现典型的重力透镜效应。

广义相对论认为,光线在宇宙中会受到大质量物体的重力场影响而弯曲,造成时空扭曲,而星系能够充当巨大的透镜,形成“重力透镜效应”,让天文学家观测到本来被遮蔽的远方天体。

哲理

色空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质能关系提出,宇宙万象万物都只是“能”的各种不同形态。“能”无法被看到,但科学能证明它确实存在。这正可以验证佛陀说的万法皆“空”的事实;空,看不到,却无所不在。佛教的基本观念中,一切宇宙万法的现象都是“假有”。“假有”的真正涵意是:一切现象的本性是空性,只是因缘聚合而暂时显现成当前的“有”,这“有”会随因缘、时间、空间的不同而变化,不是固定的,所以称它“假名之有”。

《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从“色即是空”中指出,一切物质时刻在变化,而且是以自性空方式存在。“空即是色”进一步指出物质因为自性本空,不是自体客观地存在,才能随因缘偶合而产生、变化,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呈现。这样深奥的说法一直是很多人无法了解的,而近代物理学家从实验中得到的推论却与“空”理不谋而合。

六道

美国康乃尔大学的行星研究所所长萨根发表的说法:“若是乘着接近光速的太空船飞行,以太空船中的时钟计测,只要五十六年的时光即可飞行宇宙一周。可是当旅程结束,返回地球时,地球的时间已经过了数百亿年了。太阳已死灭,地球已经烧成黑灰。”这种说法正可相应佛经中所说的:“娑婆世界的一劫,于阿弥陀佛刹的极乐世界才一昼夜;极乐世界的一劫,于金刚坚佛刹的袈裟幢世界才一昼夜”等等,可见在不同的空间世界里,时间计算的单位也不一样。

在空间上,数理学家已推到复数空间,这个空间包含有六度:实数世界三度、虚数空间三度。其中实数世界的三度是常人看得到的世界,虚数空间三度则是常人所见不到的。这证实了人类所知空间是极有限的。以六道轮回来说,六道中只有人道、畜生道是我们看得到的,其他四道就是我们看不到的空间世界。

“施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境遇总不会太差。

星云大师开示

本文章为新加坡新明日报连载内容,朱志伟先生为新明日报总编辑。

该文章不作为商业用途,仅用于知识传播。

© 2025 新加坡佛光山 & 新加坡报业信托(SPH Trust)华文媒体集团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