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规划能力,是装备设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场景中:如何确保装备功能完备,并且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胜利。
设计装备,特别是航空、航海类装备,复杂度、周期性和零部件数量都是一种挑战级别的存在。此外,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也使得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权衡是否采用,采用多少,局部技术的升级和变化对整体产生的影响如何,以及更重要的——落地时间。特别是新技术要求装备设计对快速迭代升级的响应。
其实,一直困扰我的一件事情也是在于此:短期事务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关系。
我们国家有句老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近忧时常有,而解决近忧的方法很多时候就靠的是“远虑”。
我现在也深深体会到老祖宗的智慧了。比如说减肥这件事情,与眼下着急的论文审稿之间,看似没什么关联。但是,下定决心减重,并且每天晚上抽出1~2小时时间快走、骑车运动,却让我收获了体能的上升以及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就是一个正向循环。
做好长期规划,首先需要规避一个误区,那就是预测。特别是依靠AI和大数据对未来趋势的预测是极其不靠谱的。靠这种预测来做决策的人、企业或者机构,往往都是应激反应,并不是智慧决策。形势的变动影响着预测准确性。在一个短期事件里制定一个长期规划,这就是自讨苦吃。
正如贝索斯曾经提到过的一句话。
大家都爱讨论,未来十年什么将会改变,而很少有人谈,什么将保持不变,其实,第二个问题才是关键。
贝索斯
在设计船舶的时候,船的外壳很重要。有了结实的船壳,未来武器装备的升级都可以放心实施,简单说,只要船壳子结实,无论是在船舱内部,还是甲板上折腾,都是可以的。而且,船体设计的成本相较武器系统和其他电子设备来说更低。
花时间和精力找准一个不变的量,然后再根据需要进行局部调整,是一个有效的长期规划方法。
我们个人的成长也一样,哪些是不变的呢?
第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是陪伴父母,家人,努力工作甚至点灯熬油的基础。
第二个:良好的关系。包括了和父母之间、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优秀的智商和情商。
找准不变量只是第一步,还要有非线性发展思路。这种思路有两个特点,一是多层次,二是短周期。
多层次:在设计过程中接连启动三到五个方案,方案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考虑当前应急需求,有的主动探索新技术。
短周期:每隔5年左右,重新评估这些方案和当时的技术发展情况,按需要进行迭代调整。
这种方法在宏观层面让自己不慌,在并行的各个阶段专注做好每个阶段的事情。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单一路线的脆弱,也让整个产品系统与前沿技术有很好的衔接。形成周期性迭代的反馈。
第三步是极限测试反馈。也就是找到最差的情况,管理好最差的情况,进而保证整体的平均水平不差。只有弥补这些最差的部分,才能让产品变得真正强大,实现有效积累,确保长期规划扎实可用,稳步推进。
请记住一个关键:越是前期投入大,越是系统复杂,就越值得付出代价来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