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高研院案例集》阅读笔记(16):向王雪冰学习保持专注的方法

这个时代是万物碎片化的时代,外界无视不刻不在抓取、占用你的时间,目的就是为了打断你的专注。我们能做的,也应当要做的,就是训练更强的专注力。

这是我在这篇读书笔记中特别想说的一句话。

首先,引用万维钢老师的一个概念:“生活黑客”,总结特征为:

1、态度:不愿意随大流;

2、方法:不断刺激和试探系统的边界

3、目标:解决问题,当然,也包括解决自己。

如何判定自己具备生活黑客的潜质?例如,我们用过番茄工作法、清单,或者各种方式记录身体数据。哪怕在WeRun刷个步数,也算。

有了这个潜质,下一步就是黑掉自己。

作为一生活黑客,首先把自己生命中的一切事物,包括自己的身体,都当做系统看待。既然是系统,就一定会有它独有的算法运行的。而算法既可以被破解,也可以被优化。我们的专注能力,也可以通过自建一套算法来优化。

项飙曾经也说过:把自己当做方法,也是同样的意味。

优化第一步:系统分析,找到关键点

平时大家都在做工作,我们自己的一天也不能比别人多出10个小时,况且,我们需要专注工作的时候,往往是一人在桌前坐,心在千里外。比如说,在平常工作的时候,周围很多的噪声吵着自己无法安心工作,即便是再多屏蔽外界干扰的工具,也不能保证能成功。

所以,我们自己的工作系统就存在一个问题:“在平常工作中提高专注力”。关键点在于

Keypoint 1: 提升单位时间的工作/训练效果

说的简单,做起来难。从精神内核上,内心不平静是影响提升效果最大的问题。而专注力的核心恰恰是内在比外在更重要。

这里要分享三条心法。

优化第二步——心法一:确定底线

何为底线?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做一件事情的基本盘。

罗振宇老师曾经说过:“真正做事的人,不是奔着目标去的。他是先把一级台阶踏好,然后等着下一级台阶自然浮现。”

过去我们都会立一个flag,最后能够真正拔下这个flag的人却少之又少。如果把这个flag放到我们人生这个坐标系上,很多都是短期目标。其实,flag应当是一个长期系统。

运行一个长期系统最难的是:持续且稳定的心态

就拿我来说,论文写作、投稿、答辩,很多时候没到正式开始,训练的时候心态就崩了。

执行长期规划时最接近成功的时刻悖论。

现象

过去我一直认为,执行长期规划时,最接近成功的时刻往往是完成项目或工作的最后一天。然而,残忍的真相是:执行长期规划时最接近成功的时刻就是开始执行的第一天

过了一个星期,就会开始想我当时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开始犯懒、甚至自我怀疑。

临近deadline,又开始着急,恨不得抽自己:之前为什么要浪费那么多时间?

反正,对我来说,确实是这样的。而且,这么看,并不是我一个人是这样。

剖析

首先,来画出我们的状态曲线。一定是U形的。

其次,要接受一个现实:我们不可能让曲线变成直线。

然后,我们要接受另一个现实:我们可以尽量让它变得浅一点。

好了。下面重点:

确定底线,就是保持最小训练量。

比如,我在开始执行一个规划时,开始就定下一个底线:不管今天多么不想做这件事、多烦多累,哪怕是看到就想吐,也要完成每天3个模块的训练。

确定底线,相当于在乘风破浪向前的时候,先给自己造一个船壳子,让自己能够在极度不稳定的环境中,有一个稳定的保护。

优化第三步——心法二:熔断机制

保险丝在电路超负荷或者异常时,一定会烧断,来保证安全。这,就是熔断机制,在我们训练专注力的时候,也需要建立这个机制。

训练专注力最难的是:内在情绪、心态的多变性、不可捉摸性。简称“闹心”!

面对闹心的时候,灌心灵鸡汤,给自己讲道理……请相信,这些步骤都是起到反作用。

熔断机制的作用就是:重启状态,并且帮我们不停挑战上限。

王雪冰老师的两个有效做法:冲凉,以及掏出一摞钱跟着音乐节奏,边点头边摇头晃脑。

当然,也有很多人的方法,比如:折千纸鹤,折完之后一把火烧掉。再比如说爱因斯坦:拉小提琴。

我现在回顾一下自己曾经做的,熔断机制就是“看星云大师的内容”。

只要能够帮自己重启状态,就是好办法。

优化第四步——心法三:头脑训练

这一点,韩寒的《飞驰人生》中,有个赛车手为了准备比赛,每天要在脑子里开20遍车,五年时间,把一条赛道开了36,000遍。

这个核心就是:在头脑中模拟实战场景,然后一遍一遍去体验它,重复它。

此外,要模拟实战场景,要略过简单部分,专注于攻克难点。

高手和顶尖高手的差距,就在于后者会进行头脑训练。

总结

这三条训练专注力的心法,分别具有其意义:

确定底线: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训练量,保证下限;

原理:强制刻意练习,增强大脑神经元连接强度、保持状态。同时有助于增强纪律感,在面对紧张局面时有心理帮助。

熔断机制:快速重启,提升上限;

通过其他能让自己平静的行为来覆盖原本的情绪。
适用条件要求:1:能够觉察总结出让自己平静的事情,找到其中随时都能做的那个。2:对自己的情绪有一定的觉察力,知道自己的状态需要切换,能暂时抽离,执行熔断动作。

头脑训练:提高自己应对干扰的阈值。

提前预估风险和思考解决方案,提高自己临场应对的敏感度和熟练度。另一方面,让自己“脱敏”,也就是让紧张感常态化。
具体实操过程可能千变万化:设想成功场景,然后倒推原因和可能的挑战是有积极暗示的做法。但其他场景也需要模拟。

所有成就都没有捷径,尤其是在这样一个诱惑越来越多的时代,我们只有对自己狠一点,再狠一点,才可能达成理想的目标。

而在这个过程中,生活黑客的理念能帮助我们自己建立一套自己的算法,用来对抗外界和内心的挑战。

在未来,人类只有两种可能:控制算法和被算法控制。

——尤瓦尔·赫拉利

但是,我们还有第三种选择:把自己活成一种算法。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