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高研院案例集》阅读笔记(15):推广新技术的心法 

所做的事情大家不理解,感觉很委屈,怎么办?

这是人生当中最让人难以接受的问题。

在一项新技术推广时,仅靠这项技术足够创新、先进的证明就可以了吗?远远不够。一项新技术的真正诞生,并不是它从实验室破土而出的那一刻,而是当它成为全人类共识的那一刻。而取得共识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这项新技术是否风险可控?

比如,核电。特别是自切尔诺贝利、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人们对于核燃料反应所放出对生物体伤害非常大的核辐射的担忧。

知识链接

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一个核电站一般有4~6台核电机组,每台机组主要由反应堆、蒸汽发生器、汽轮机和发电机构成。反应堆可以视为一个用热得快烧水的大水壶,把水加热成高温高压的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动,再带动发电机发电。而这里的“热得快”是核燃料棒,即用原子核裂变产生的巨大能量。

一个有6台机组的核电站,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零污染物排放、零碳排放,一年就能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828万吨,二氧化硫37万吨,氮氧化物24万吨。相当于种植1000平方公里的森林。

核电站的风险

核电站当然有风险,目前有两个是我们注意的:反应堆堆芯融化、大规模核泄漏。

堆芯融化

如果通俗理解,就相当于水壶烧干了,热得快烧化了。

这个风险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是引起大规模核泄漏的前提。也就是不但热得快烧化了,水壶还烧裂了。里面具有放射性的物质都跑了出来。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就是这样的情况,当然,它已经在2019年9月30日已经关闭了。

大规模核泄漏

之前所提到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日本福岛核事故,就不仅是堆芯融化,而且是核泄漏。特别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因为技术缺陷,一度造成了核电站反应堆爆炸,致使整个欧洲发生了灾难。

中国的核电技术值得信赖

我们国家的大亚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采用的技术要远比三里岛、福岛核电站所采用的二代技术先进很多、安全很多。可以说,如果遇到了比这几次核事故更严重的意外,中国的核电站安全也是可以信赖的。

就拿我国第一个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举例。运行三十多年,零次核事故。而且每年一次国际核电站性能指标评比中,秦山核电站一直处于前列。原因很简单,秦山核电站有后发优势。除了选择更安全的核电机型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国家主导的核电管理机制,用举国之力管理核电风险,不允许有一丝闪失。

全球最高标准,行业全覆盖的法规体系;
最严格的国家级审查许可机制;
最透明的内外部监管和最严厉的违规处罚机制;
4道安全屏障与5道安全防线……

中国核电技术的不完全统计

比如,安全壳。它可以抵挡波音747这样的打飞机撞击,还能够包得住堆芯融化后的核物质,防止核泄漏。

另外,将核电站建立在人口稀少的地方,保留了大量备用设备。这些备用设备又称为“灾备”设备,今后可能永远都用不上,但是为了最大程度保障核安全,这些绝不会,也决不能省。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有了世界首个四代技术核电站——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它彻底颠覆了以往的核安全技术,因为无论遇到任何意外,都能够做到自动安全停堆,将堆芯融化和核泄漏的风险第一次变为0。

当然,我们与其担心核电站,有一个事实可能很多人忽略:一次全身CT扫描比在核电站干了十几年的人受到的辐射还要多。

讲道理不如用行动证明

回到阅读时所面对的问题。所做的事情大家不理解,感觉很委屈,怎么办?

当然先从现实入手。如果你也像核电人一样正在受委屈,被误解,稍安勿躁,因为我们的命运就是:“能够看得到这项技术的未来,但必然要承受无法避免的误解和排斥”。明知道这条路很难,很难,但是我们需要的是:“多花些时间,让整个世界对我们放心。

这不是一个受委屈跟人讲道理的世界,这是一个用时间和行动证明自己靠谱的世界。这个时代,证明自己靠谱远比证明自己有创新、有新技术更具有价值。

人的本性,就是当一个完善的风险管控系统建立之前,说破天也不会接受一项新技术。

除了做到技术过硬,更要做好新技术的风险管控,将风险归零,剩下的,就让时间来检验!

说到这里,我已经不只看到一次这样的话了。说来说去,从罗博士到今天的这个工程师,让我能记住的话是:“你只管做好当下,剩下的交给时间!”

莫问前路多坎坷,但把险滩变通途!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