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伟整理星云智慧(31):勤学恒常

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做到能够养深积厚、韬光养晦、耐烦有恒,才有成功的希望。

今日小故事

晋代时有一个书生,名叫车胤,他从小勤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甚至为了维持温饱,也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车胤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是可以勉强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做了高官。

这就是成语“囊萤夜读”的由来,表示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必有成就。

哲理

用功

东晋至南朝宋时期士大夫与诗人陶渊明家喻户晓。他自觉读书没有什么秘诀,就为世人留下这样的两句话:“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这是什么意思?

禾苗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的肉眼没有察觉,这就像我们读书求学问一样,得一点点地累积、增长。只要勤学不辍,持之以恒,自然日久见其功。

而农夫们天天在石上磨刀、磨镰、磨锄,凹面也随着年岁渐渐磨损而成。这也在比喻,如果学习一旦中断,所学的知识,就会不知不觉慢慢遗忘,犹如磨刀石不见其损,但日有所亏。所以,为学之道无它,“持之以恒,日日用功而已”。

多闻

这里也要提一下“多闻”,多闻是博闻强记、博学勤学的意思。我们一方面要经常追求新知识,一方面也要不断地温故知新,对自身专业的知识要求深入,对各种不同领域的学问要求广泛,然后加以贯穿通达。

我们看看生活中,一些不会读书、却只会囫囵吞枣的人,一旦多看了几本书,讲出来的话就是这里不通、那里也不通,常陷于自相矛盾的窘境。真正多闻的人,能把各家各派的知识化成自己的学问。这才是读书学知识达到的目的。所以多闻可以确定自己的方向和志趣,不会因为看多了书反而迷失自己。

我们也要切记,智慧从读书而来,同时也要从体验中开发。若无体验,智慧欠踏实,不过是人云亦云,不能成为与自己生命相结合的学问和见解。有了智慧才能像厨师那样,善用种种材料变化出风味独特的佳肴。如果不能建立自己的风格,便不是真有智慧,也不能称为多闻。

“日行一善,胜似日进斗金”,我们能够积善成德,就算是看似不起眼的小善,也是会有大功德的。

星云大师开示

本文章刊载于新加坡新明日报,朱志伟为新明日报总编辑。本文不用于商业使用。

© 2025 新加坡佛光山 & SPH华文媒体集团及相关利益方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