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的阅读笔记谈到,很多人觉得外部世界比内心更黑暗。“人际关系交往对我来说都是损耗性的”、“他们都从我这里索取,但是他人无法能给我提供情绪价值”……所以害怕与外界接触。有时还会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态度来看待自己。
当把心门关上的时候,自恋就是在起保护作用,这是巨大的自我保护,或者说已经演变成了自欺欺人。太多人的成长,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地积攒自恋,然后变得越来越自我感觉良好,最后活在了这种自欺欺人的环境中,即便有了自我感觉,由于缺乏勇气而打破不了这个环境。但实际上,在《人间清醒3》中有过明确的表述,那就是,凡是要求提供情绪价值的,普遍还是长不大的人。
我在现实生活中,就总会看到一些不仅让自己感到焦虑,不安,而且通过自己行动把自己的焦虑不安传递给外界的人。一些精神比较弱的人更容易被传染,从而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心再次被浇灭。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当长期处于一个环境状态,而没有和更大的世界产生联系的时候,所有的人际关系实际上都不是一个正常情况。换句话说,在上面的那个例子中,我们无法从中得到有效的认识自己的镜子。
真正想要缓解自己累,或者焦虑、疲惫、抑郁的时候。武志红老师提供了两种解决办法:
第一:进入到自己和人的关系。但是,请记住,这种关系一定是滋养型而非损耗型的关系。
第二:进入到自己与事情中的关系。
无论是哪一种关系,首先还是要破除内心的障碍,告诉自己:第一,自己是不完美的,这一辈子都不能追求所有的完美,所以放过自己,承认自己的不完美;第二,要多和外界交往。其实,对于孤独的人来说,或者自恋的人来说,如果真正找不到一个合理发泄自己的方式,破除自恋的方式,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读书,对于我们做学问的人来说,更是要多阅读,多从中体会他人的思想。掌控好自己的节奏。
此刻,脑海中想到一首歌,来自李宗盛的《爱的代价》,里面的歌词作为今天阅读笔记的结尾。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的长大;
——李宗盛《爱的代价》
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
走吧,走吧,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也曾伤心流泪、也曾黯然心碎,这是爱的代价。
© 2025 Guangran 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