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选择的自我茧房

cyber security, recruitment, professional, internet, website, businessmen, corporate, technology, computer, network, business, cyber security, cyber security, cyber security, cyber security, cyber security, recruitment, recruitment, website, website, website

凤凰卫视原董事局主席刘长乐先生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表示:“越海量(的信息)越分众”。我个人对这段话的理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信息或者资讯的质量和类型要求也就越多。

随着智能算法在媒体行业中应用加深以及培养受众信息阅读习惯的做法。人们更愿意去看那些符合于自我价值观的部分。例如,前段时间关于国内集采药事件,相信国家级媒体的和相信包括商业媒体的人就各执一词。虽然经过了阐释说明,但是仍然改变不了人们的想法,即“我只相信那些我相信是真的的新闻”。

无论是被冠名为“带路党”,还是“小粉红”。在给他人贴标签的同时,自己也把自己归入了另类标签。这种信息茧房式的做法,其本质是放弃了批判性思维,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了媒体。最终结果可能如同西方某些国家的人群陷入到“反智主义”的思潮中。

再回归到刘长乐先生的那句话上,世界上有生物多样性,人的价值观同样也有多样性。面对不同类型,在不违反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情况下,作为普通人要尊重而不是打压他人的不同意见。“万类霜天竞自由”是主席说过的话,我相信对他人意见的尊重是文明的表现。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善意的提醒一下:时刻警惕“信息茧房”,会是我们在迈向人生广阔大道上所需的必修课。

发布日期:
分类:随笔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