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相信》阅读笔记(3):生活没有标准答案,一个人生活也挺好

一个人,要好好的;两个人,就好好地守候彼此吧!因为,一个人也好,两个人也罢,都是家。

上面这句话是鲁豫老师在《要不要一个人生活》中的结尾词。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我们需要承认,一个人的生活确实没有那么自给自足、怡然自得,有时也会惶恐、怅然若失。然而,独自生活久了,小宇宙自然超级强大,就容不下别人了。

我深有体会,自从2024年7月份开始恢复到自己一个人真正生活的状态时,我开始学着有仪式感的度过一些节日。比如一个人做喜欢但耗时的蒸水果来犒劳自己;一个人关了灯,在夜晚点一支蜡烛,对着蜡烛许下愿望,说一声“万事大吉”,然后沉沉睡去;一个人从天水背着很沉的“玉泉水”回来……虽然很累,但是这是享受一个人生活的表现。

我不养狗、不撸猫、也没有种花,生活日常就是两点一线,看似生活技能和情绪欠缺,日子也仿佛比较寡淡。但是我很赞同鲁豫老师的观点。

我坚信,一个人也是家,也要尽力地活出滋味。

正如此刻,我反复地欣赏着《水中鱼》。这一年,我习惯了一个人吃饭、看电影,也习惯了一个人在隔离病房解决生活中的一切。

这,只是我不讲究、不妥协的一个阶段、一个结果。

而且,我发现我开始知道自己也能软弱,也会心疼自己。半夜发烧,害怕半夜来陌生电话骚扰。并且知道自己宽慰自己的好处。天热了、天冷了,心情高低起伏,独自生活,这就是要付出的代价。

一个人生活,我还没有尽力,我也对未来充满希望。其实自从小静静离世之后,有一些人想要给我介绍女朋友认识,然而都被我婉言谢绝了。一方面,我个人比较传统,古人说3年时间诚不欺我。另外,刚刚走出阴霾的我,在独自生活的这段日子里觉得,我需要一段时间评估自己能不能扛得住。

鲁豫老师说:一个人生活是危险的——过得不好,糟糕;过得太好,更是分分钟“自绝于人民”的节奏。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整个生活空间里除了我以外,没有一个活物。

活法不一样,有的人养猫、健身、家里鲜花不断;平常喝酒、喝水、喝咖啡等等都很讲究。除了给猫看,没什么用。

我虽然不能兴高采烈地享受着一个人的日子,但是,我现在和这本书里面的一句话深有同感。就当这次笔记的结尾吧。

生活,没有标准答案和所谓该有的样子。日子幸福痛苦,也只和运气、智慧有关,和家庭人数无关。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