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阅读笔记(11):听话,是自恋的家庭表现

有一个长期考验丈夫的问题:“如果当你妈和你媳妇掉进河里,你要先救谁?”当然,这个问题现在看似有了标准答案,那就是“先救离自己近的人”。

然而,这个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个关系“亲子关系同盟”。

又要回到自恋者的话题。这其中的同盟分为两种,一种是当这个家族里面关键人物太自恋,而这个媳妇孤零零加入到这个家族,加上传统文化中很多“设计”都是排斥、打压媳妇的。残酷的说,当媳妇生了儿子,才有了家族中“母凭子贵”的新母子同盟。而另一种是这个媳妇自身就自恋,没有发展出关系维度的感知,所以就用所谓的规则来保护自己。

电视剧《大宅门》里面,当二奶奶将白景琦的姨太太所生的孩子抢走,也就是老人带孩子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家庭隐患的开始。因为当带孩子开始,那么老人就成为了这个家里面和媳妇争谁是这个家主人的开始。如果不让老人带孩子,那么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天伦之乐”也就开始了。

成年人之间彼此找存在感不容易,所以容易在孩子这里找到:

第一:孩子心灵是敞开的,容易联结,所以可疗愈孤独;

第二:孩子的需求简单,一旦被满足会特有感觉,会强烈感染大人;

第三:孩子的力量弱,成年人在孩子面前很容易有优越感。

久而久之,当孩子成长之后,就开始背负着自恋者的期望: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形的。也就是说,孩子会“欲望着父母的欲望”。孩子替父母而活,这是很容易发生的事。如果父母还有意识地强加自己的意志,就更麻烦。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基本安全、生理需求都无法得到保障,生命力更无从谈起。

对一个人最严重的伤害是,持续地、全方位地、密不透风地、不停歇地告诉他:“你的感觉是不可靠的,你不知道自己是谁,你的自发性选择都是错的……你要按照我说的来做。不然,我就骂你、揍你、教育你,直到你听话。”重点在于那简单的词语——听话。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