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关系中往往存在着谁高谁低、谁说了算、谁掌握权力、谁应当服从。其本质就是:你在不在意我?我在你心里重不重要?你到底爱不爱我?
平等,我们的课本里写了很多次,但世界就是这样,公平是建立在不公平的基础上的。归根结底,是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不去争,那么生存就成了问题。
可是,现在的社会是这样吗?真的影响到生存了吗?
武志红老师给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自恋。在书中,武老师用了一个婴儿与母亲的关系作为比喻,这个故事很形象,我就不在阅读笔记里写了。但是,有一句话特别值得记录下来:
太自恋时,就渴望外部世界对自己发出的声音都有回应,而有权力可以更大程度地保证实现这一点,所以人们才去追逐关系中的高低,即权力。
——武志红老师《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
想起一个故事,昨天晚上(3月12日)在回去的路上想到赵本山说过的一句话:你去哪儿,哪大环境就不好,怎么你是破坏大环境的人啊?
在生活中,永远放不下对方的错;只有自己是好人,其他人都是坏人;我很能干,其他人都很懒;我比你们都强……
正如之前读到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滋养型”还是“消耗型”与自恋程度密切相关。如果只会从权力争夺中寻找主体感、控制感或优越感,才能有所谓的安全感。
追求自恋,高低与权力,根本上还是因为死亡焦虑。当我位置高于你,力量强于你时,我弄死你的可能,就比你弄死我的可能,更大一些。
——武志红老师《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
在家庭中,如果任由这种权力争夺蔓延,人不免会产生下面三种情况:
1、不敢争的失败者,于是便在家里懦弱;
2、敢于争的霸道者,于是便在家中强悍;
3、两者的综合,在外懦弱,在家霸道。
最值得注意的一类人,就是讨好型人格的人。这类人在武老师心理咨询过程中太多了。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自己的争高低的劲头藏起来,甘愿一开始就服输,活得安全一些。但一旦有机会成为居高位者,则自恋的劲头八匹马都拉不回来。所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下一次阅读笔记再来看《讨好型人格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