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金钱星球阅读笔记(3):西方银行出现了中提到了一个人,苏格兰金匠出身的一个职业赌徒:约翰·劳。如今,这个故事开始接续上了。虽然不能和我国儒学始祖孔子相提并论。但在当时,劳的经历也和孔子类似:周游欧洲列国,游说政府开办银行不准,荷兰、苏格兰、英格兰、奥地利都在通缉。但是有一点不同,劳是一个超级富有的人,巴黎豪宅、阿姆斯特丹的巨额存款等。直到在法国,认识了奥尔良公爵,即路易十五的摄政王。44岁那年,劳转运了。
1715年,约翰·劳照搬刚刚成立的英格兰银行,并且规划了一整套现代国家金融系统体系的雏形:银行、股票市场、贸易公司,以及政府筹款的新方式。并且成立了一个名为“通用银行”的机构。他的摄政王好友利用从皇家铸币厂运往通用银行100万的金币作为信用背书,吸引了存款。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句话
每个人都相信这家银行能稳住。这就是银行的本质(同理,也是金钱的本质)。如果所有人都相信一家银行能稳住,那它一定稳得住。反之,如果人们觉得一家银行要垮,那它肯定会垮,哪怕它资金充裕。
第二年,也就是1717年,摄政王下达新法令,要求巴黎和巴黎周边的所有人用通用银行发行的纸币来支付税款。这种政府同意交税的那个东西就是纸币。
所以,至今为止,如果想干一番事业,缺乏官方背书的往往都容易垮。盛宣怀就是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