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第五章的时候,仿佛和前面几章有了一个大幅的跳跃。直到好奇心驱使我看第六章题目的时候,才觉得这就是一个番外篇的事儿。或许是为了说明什么吧。
书归正传,这一张开头介绍了荷兰人,或者我自己擅自扩大范围,海洋文明的人遇到的难题:想赚大钱,就得先花大钱。但是手头没有大钱。
但是,总有一部分人手里是有闲钱的。
所以,金融的作用就出现了,本质上就是在时间里人和人之间倒腾钱的事儿。更具体的说,把想在未来赚到更多钱而放弃当下消费的人和现在需要钱并愿意连本带利还钱的人匹配起来。
文章里有一段话值得回味:
“金融的本质是时间旅行,储蓄是把当下的资源送到未来,融资则是把资源从未来带回当下。”
Matt Levine 马特·莱文(经济领域作家)
实现这种方式的途径有很多,其中有一种类型被称之为贸易公司。典型的就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这两个公司是由政府批准,公民参与,存续时间有限,到期可收回利润和本金。更重要的是,到期前可以自由买卖股份。但是,到公司的办公室去登记买卖的过程肯定是费时费力的。于是,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就诞生了——阿姆斯特丹的一座桥。它不仅是交易场所,更重要的是能够获得市场动态。
为了便于监管,当地政府规定交易所的运营时间。为什么呢?如果市场全天运行,买卖双方会不断进出市场,买家愿意支付的价格区间和卖方同意出售的价格区间则会很宽。人们因此不得不不情不愿地交易或者根本没法交易。而限制交易时间,迫使潜在的买卖双方同时出现,从而把交易所的状态变成“稠密市场”,买卖双方都能够容易找到彼此,价格还满意。
交易所中的一人伸出手掌,另一个人则接过来,一定数量的股份就此以固定价格出售,第二次握手则确认了交易……握手伴随着大喊。喊声中夹杂着脏话,还有冒失的行为和更多的脏话、叫喊、推搡,直到交易尘埃落定。
Confusion of Confusions 混乱中的混乱(书)
然而,股市有涨有跌,这是股市的意义:为股票找到合理的价格。市场上的投资人越多,他们带入市场的信息越多,市场才能更好地找到正确的价格。允许人们因为某只股票价格下跌而获利能带来对投资者的刺激,刺激他们排除欺诈并传播那些被忽视掉的坏消息。这是好事儿。
赌博在故事中的应用——做空与期货
做空,即投资人通过股票价格下跌获利。
期货则不好解释,我们用一个谷物的例子来描述: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日期以某个价格进行一次交易。比如,某个商人可能会承诺以100荷兰盾的价格在一年后的今天购买一蒲式耳的小麦。这被称为期货契约(futures contract)。
当期货和做空联系在一起,则会出现这样的步骤。
1、首先,甲方和乙方达成协议。在一年后以145荷兰盾的价格将一股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卖给乙方。
如果在当时,东印度公司股票低于145荷兰盾,就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一股,转手卖给乙方而获利。股价月底,甲方获利越高。也就是说,手中可以没有股票,但是可以提前卖出,如果股价大跌,就发财,如果股价大涨,则亏损。
2、信息战:甲方伙同他人,散布东印度公司的负面信息,使股价开始下跌。与此同时,公司股东开始信息反击,包括间谍论、敌人论、持有股票的人是弱者论等。看谁最后能获胜,或者谁的背书比较强。
现在更多的是“政府的退休金投资了本公司股票”,所以不可能下跌。但是,对于这类的信息却需要仔细甄别。
3、最终交割。总有一方要胜利或失败。
对于这样赌未来的事,如果抗风险能力弱,我们还是静观其变比较好。毕竟,资本家的游戏最终还得资本家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