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明朝正德年间,在浙江台州的天台县有一个秀才韩子文。写这个字特别有韵味:撇撇如刀、点点似桃、栽花种柳一般。文采也出众,人品也很好。不过天下的事情没有十全十美的,小时候父母双亡,家里就一个人了。
人首先得活着,到了韩秀才十八九岁的时候,家里面就剩二十两银子了。不过有两个好的秀才朋友,一个姓张、一个姓王,经常接济他一些。哥俩没事儿就会和小韩说:“你得找个媳妇了,总一个光棍过日子不像话”。时间一长呢,小韩也就从排斥到了勉强接受。这俩朋友找了一个媒婆,很多人家一听呢,说这小伙子学历不错,就是没钱。所以纷纷拒绝了。后来有一家姓许的秀才,家里有个十九岁的姑娘,但是是一个小寡妇,嫁过去一年丈夫死了。这个许秀才呢倒也没不同意,但是有个条件,他穷点儿我也不在乎。这不是到年底了吗?府学考试,你让他去考,如果他能考一个优等,我就把闺女给他。要是考末等,你也不用再来了,咱们就拉倒了。我们家就是这点儿小要求。
韩秀才从媒婆这里得到消息,真是用功啊。天天不出屋,没有别的事情,就是在屋子里看书。转眼到了年底,朝廷在台州开府学考试,派了梁半截梁大人派过来了,由他来监考。一听这名字“梁半截”就知道没好事。果然,这个梁大人呢视财如命,很多这个纨绔子弟就去给他上供。很明显,结果肯定是有钱的人上了皇榜,没钱的人就名落孙山。婚姻呢,也就放下了。
转头里到了下一年三月,这三个月里边国家有了变化,怎么个变化呢?正德皇帝晏驾了。先皇死了,新君继位,就是嘉靖皇帝。嘉靖上台之后呢,要选秀女。全国这一听吓了一跳:“年满十六,待字闺中,凡是满足这些条件的闺女,都登记在册,到时候全往京城送,送进皇宫。”大部分的姑娘到了皇宫里边就是使唤丫头、宫女,挨打受骂,弄不好把命都扔到里边,这一辈子就算糟践在那儿了。所以那个时候正好很多人都把闺女赶快拉郎配。
寡妇呢,也麻烦。因为后面又来一个补充通知:一个寡妇看十个闺女,到时候闺女归皇上,寡妇归太监。寡妇们也上街找男人,男人一时间不够用了。
外边怎么闹,韩秀才不知道,他也不喜欢掺和这个。他天天自个儿待在屋里,就是写字、看书。有一天,两个朋友叫他出来散散心,他也就出来了。刚上街就碰到了一个老家是徽州的姓金的当铺老板,也有个称号“金朝奉”。刚聊没两句,金朝奉就想把自己十六岁的姑娘嫁给韩秀才,韩秀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金朝奉就把这个事情说了。韩秀才呢倒是冷静人,到这个时候还想起来找个“保人”,金朝奉也同意了。
转天来到金朝奉家中,家大业大放下暂且不表。金朝奉就直接双方批八字、换喜帖。作为结婚信物呢,韩秀才就把20两银子全给了,金朝奉虽然恨得牙根痒痒,也得勉强接受。这就跑到后面找姑娘换信物。这姑娘呢也好,剪下一绺来,拿红线在头儿上挽了一个同心结,然后找了块绸子一包。
古代的婚姻就是这样,两家人从来没见过面。这要结婚,就得有定黄道吉日、装修房子、添点新的被褥之类的。这一筹莫展之际,就安慰自己说:“把婚事再往后推一推吧,反正也定了亲了。过去定完亲之后,两三年没迎娶的也都有。万一哪天我赶考得中了,或者遇见贵人有钱了再提这事。反正他也不催,我们都立了文书了。”
在这里按下不表,过了几个月,嘉靖那边也不催了,这个时候金朝奉就后悔啊。正巧这个时候,金朝奉的小舅子程云带着自己的儿子程寿从徽州到杭州投奔了。金朝奉把事情说了出来,程云说这是小事:“穷秀才告咱们不怕,我在北京有人”。
金朝奉想要先和韩秀才谈谈,如果他自愿放弃婚约也行。但是金朝奉是个好面子的人,于是先去和两个保人沟通了一下。他就把这俩保人叫到边上,“我这闺女啊,原来许给我小舅子的儿子了。现在我小舅子带着孩子来了,说要完婚。我现在一女二聘,所以说我很为难!我求您二位给帮个忙,能不能把我闺女跟小韩的婚事给说和着退了?”
两个保人一听就明白了,这个气不过啊,用墨涂了金朝奉一脸。金朝奉灰溜溜回去了,就和程云商量好到台州府去告。台州府的知府老爷是新官上任,福建人,姓吴,叫吴庭毕。这位大人年轻的时候,就名震八闽大地,小的时候被称为“闽中神童”。人品也是一流,爱文才不爱钱财。他刚上任没几天,就听有人来打官司,立刻吩咐升堂。程云先去告金朝奉说他早年与他结为亲家,现在一女二嫁,要求讨公道。差人呢就去把这当事方都抓了起来,金朝奉留了个心眼,威胁当时见证这个事的副总经理说假话,要不然撤他的职。
三天后,众人来到了衙门口。大人依次把他们叫上来,把每个人都盘问了一遍,把这些人都问完之后,大人心里边就明白个八九不离十了。后面使了一招,就如同小崔说事里面白云、黑土戴耳机,分别询问的样子。问了问订婚的时间,金朝奉、程云和副总说的日期都不一样。谎言拆穿,三个人一人三十大板。
小韩倒是个有情义的人,堂上给岳父给讲情,吴大人准许了,减了二十大板,分摊给了另外两个人。打完之后,吴大人做主:“来呀!具结画押。金朝奉,我命你三日之内,送你女儿过去跟韩秀才完婚。如若不然,你再上堂来,咱们可不是十板能解决的!”
大人把堂上众人全轰下去,单把小韩留下。其实之前,吴大人看过韩秀才的文章,就知道这个人。所以说今日亲眼见到韩秀才之后,非常喜欢他!“很好!今天你完婚了,老爷我呢,赏你二十两银子。希望你完婚之后,不要贪恋枕席,好好地用功,听见了没有?”
韩秀才回去了,一会儿的工夫,衙门口来人了,带来了大人给的二十两银子随礼。那就成了吧,哥们儿朋友都来了,帮着他一块儿张罗。大伙儿买点儿家具,买点儿被褥,屋里边张灯结彩,又摆了这么几桌流水席。韩秀才这厢都预备齐了,金朝奉那边雇的花红大轿也把闺女送来了。闺女临走前挺高兴:“行吧,我这个爹不丢一回人哪,也是不长进。今天成亲,丁是丁,卯是卯,今天日子就挺好。”两个人拜天地入洞房,大伙儿跟这儿祝贺,喝酒,成了人间一段佳话。
转回头看这挨完板子的。
“之前你跟我说打官司不怕大,最好呢,上府里头打,别上县里头,因为府里头容易把事闹大。闹大之后呢,就能闹进京。进京之后呢,就都有你了,这话是你说的吗?”
“姐夫,是我说的。”
“好,敢承认你就是英雄!你一直跟我说进京之后,大官裁定,大官裁定,你那朋友是大官。怎么个大官裁定,你给我解释一下?”
程云端起杯来一饮而尽:“姐夫,大官裁定,不错,我是有一朋友在京城,他不是个大官,他是个木匠。这个不是大官裁定,他钉大棺材。”
“我去你的吧!”
感想
婚姻是人生中的大事,做了决定就不能反悔。如果都嫌贫爱富,风水轮流转之后,让人怎么看?
换一句话,别人在危难之中救了自己,无论如何也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在这个故事中,韩秀才处处本着不麻烦朋友的态度,奋力去读书,想要创造美好的生活。只要上进,一切都会变好。而面对天降一个喜事的时候,没有被冲昏头脑,而是一步一步来,该有的习俗都要尽到。
所以,做人要心地善良,多行好事,莫问前程。这是古代读书人也是现代读书人都应该恪守的规矩。
相反,经常和钱财打交道的人,眼里面的三观和读书人不同。有了钱就是爷会让人蒙蔽心窍。终究会坑害了自己。只有一个家族好了,不同角色都参与进来,这个家庭才能够兴旺发达,开枝散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