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先生人生智慧课(37):孩子只恨自己不够好

我们总以为,父母的爱是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可当你真正成为父母,才会明白——
还有一种爱,比父母的爱更干净、更柔软、更不计回报:那就是孩子对你的爱。他从不记仇,反而总怕是自己不够乖,才让你不开心。可我们却用“为你好”的批评,一点点磨掉他的光,让他以为:“我不值得被爱。”

今日小故事

朋友阿雅曾向我倾诉:她三岁的女儿乐乐,有次打翻牛奶,她瞬间爆发:“怎么这么笨!”孩子吓得浑身发抖,却没哭,只是蹲下,用小手一点点抹地上的奶。

晚上,阿雅心疼地问:“你还爱妈妈吗?”乐乐点头:“爱。”“那妈妈刚才骂你,你不生气吗?”小女孩仰头看着她,认真地说:“我不该弄脏地板,妈妈生气,是因为我不好。”那一刻,阿雅崩溃大哭。她突然意识到不是孩子不懂委屈,是他太爱她,宁愿把错都揽在自己身上。从那以后,她开始学习情绪管理。

她说:“我原以为是我的爱在养育他,后来才懂是他的爱,在救我这个不完美的大人。

哲理

批评

持续的指责不会让孩子远离你,反而让他深信:“我不够好,不值得被爱。”这种内化的否定,会伴随一生,成为自卑、讨好、恐惧失败的根源。孩子可以原谅你所有的坏情绪,但他无法原谅自己“让父母不快乐”。

孩子对父母的爱是纯然的欲求不是占有,而是依恋与归属。可当这爱被一次次以“批评”回应,他的心便生出“我不足”的执念,如《金刚经》所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孩子却因父母之言,住于“我不够好”之相,终生不得解脱。

纯粹

他们不计较对错,不权衡利弊,即使被吼、被冷落,仍用尽力气去爱、去讨好、去修复关系。这份爱,没有条件,不求回报,像清晨第一缕光,照进我们疲惫的灵魂。我们常以为我们在养育他们,其实是他们在用爱托住我们。

当你想批评孩子时,先问一句:“我是想教育他,还是在发泄我的情绪?”他不会停止爱你,但他会一点点,熄灭对自己的喜欢。那比恨你更让人心碎。真正的爱不是纠正他的错,而是让他知道“即使你笨,即使你犯错,你也值得被爱。”唯有被完整接纳的孩子,才有勇气,成为完整的人。

王勇先生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