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星球阅读笔记(1):社交属性的西方故事

Money,为什么是杜撰的?在阅读这本《金钱星球》的开篇中,作者提出了这一个问题。对于此,我一个非专业的读者也迫切需要这个答案。

当然,作者给出了一个答案:金钱是具有社交属性的。然而,这个回答仿佛是答非所问。这是我不懂得。

后来想了一下,作者将金钱等同于了纸币及其衡量的部分。在过去,金子是钱,之后,银子是钱,现在,纸币又是钱。也就是说,人们统一认定的一个物体就是Money,别管它是banknote,还是gold,或者是其他的什么东西。

但是,答非所问的回答仍然让我产生怀疑。

到了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发明金钱与昙花一现的‘经济革命’”中。有一段引言是这么写的。

金钱的起源和我们想的不一样;这个故事更复杂、更血腥,也更有趣。婚姻和谋杀是金钱起源的一部分,就连写作的诞生也是。金钱和市场一起成长,它们让人类更自由,但有时候,也让人类更脆弱。

——《金钱星球:钱如何塑造我们的日常》

婚姻、谋杀、写作……看似不沾边的几个事情居然都能和钱的起源有关。这时,如果倒推的话,实际上我们是否可以认为现代世界中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与钱有关?

写到这里,负面情绪乍起。感觉这本书又是滥竽充数的了。不过,还是耐着性子继续读,毕竟这本书是2025年春节某平台推上来的。

在第一部分的第一章“从社会关系中诞生的金钱”中,作者讲述了发生在1860年的歌手演出的故事。在没有钱的情况下,人们的酬劳都是用物品来计算的,但是以物换物实在是太不方便了。所以人类想到用一种“耐久、稀有”的物品作为衡量价值的东西。这就是包括Adma Smith、Aristotle和William Jevons(英国经济学家)在内的诸多经济学家所说的“以物易物”的金钱来源论。然而,作者引述了人类学家Caroline Humphrey的观点:“从没有任何一个完全且单纯依靠以物易物的经济体被记录下来,更别说金钱诞生的过程。”作为她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这个来源论是站不住脚的。

作者认为,金钱的发展从保存价值的方式到公共生活组织,并介绍了硬币的发展,最终作为现代经济的基础至今。

然而,这也形成了现在经济的一个特征:

人们进入全新的以工钱为基础的经济。女性售卖纺出的丝带,或者受雇采摘葡萄,尽管城邦居民的妻子为钱而工作会被视为绝望的标志。5世纪的时候,当雅典人在雅典卫城(Acropolis)上修建新的神庙时,奴隶付出大量劳力,但领工钱的劳工也完成了部分细节工作,比如在神庙前的立柱上刻出槽状花纹。幸亏有一块恰巧保存下来的记账陶板,让我们得知奴隶们几乎每天都要工作,但领工钱的劳工工作的时间不到前者的三分之二。是这些劳工选择休息还是他们去干了别的工作?或者他们拒绝了赖以维生的工作?如同学者戴维·沙普斯(David Schaps)好奇的:“是拥有休闲的奢侈还是面临失业的困境?”

硬币的传播(也就是金钱的崛起)让人更自由,给了他们更多逃离自己原本生活的机会,也让人更加孤立和脆弱。或许,一体两面的结果让人无奈接受恰因于此吧。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