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位退休教授聊天,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你们年轻人是不是都不愿麻烦别人了?”我回答到:“其他人我不太清楚,但是我现在是这样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怕麻烦别人的社交规则在我们这代人流行开来:能发邮件就不发微信,能发微信就不打电话,能打电话就不见面。这种做法一是出于对长辈的尊重,一是怕对他人的生活打扰造成失礼。
旅居新加坡期间,当地歌唱组合插班生有一首歌《放不下的活着》。这种“不打扰,不麻烦”的心态,不仅改变人们的日常交往方式,也影响对业务的看法。和陌生人联系,需要花不少时间克服心理障碍。
就在想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教授和我说:“小祖,因为怕打扰而不去接触我们,表面上看似是站在我们角度表示礼貌,但实际上可能无意中就剥夺了我们对这个事情表达看法的机会。我了解你们担心我们当中有些人拒绝你,也害怕我们回答你的问题之后对你提问。然而,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又有什么怕的?我们没有剥夺你们和我们交流的权力啊。”
我对教授的话振聋发聩。从小我们对老师虽然有敬重,但是更多的是害怕。这种不适感让我们一下子忘掉了有效沟通的原则,也丧失了对他人情绪和反应的理解,更不要提在应对矛盾和冲突时保持从容的心态。归根结底,是一种不知道哪里来的边界感,我们只能独自面对情绪,反复在心中纠结,找不到释放的出口。
我回答老师:“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希望给别人留出空间和距离,特别是现在万事万物都讲究效率,所以请您原谅。”
老教授说:“没什么原谅不原谅的,别害怕,至少我这里,欢迎主动打扰我,我还想知道你们年轻人想啥呢。”
哈哈哈,年轻人。好吧,下一次我也会和我的下一代们说:“欢迎打扰,不怕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