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硕是道光皇帝的二大爷。与其他皇亲国戚不同,他从不欺负人,相反还关心百姓。老百姓都尊敬他,地皮流氓都怕他。瞧见穷人就心软,一定要给钱。而且敢花钱,没有钱就去讹诈当官的。
过去文官上朝得经过东安门,再走东华门才能进入紫禁城。回程也一样。武官则是得从西华门进入。永硕把东安门一拦,墙上贴了一个字条“出售东安门,欲购从速,货不多”。赶上文官下朝回家,前面开路的小厮看到这个情况,回去禀告各位文官:东安门被皇上他二大爷挂牌出售,咱们走不了了,要不要买?文官们这个气啊“混账,我买那玩意儿干吗呀!咱也买不起呀!那咱绕别处吧。”于是都绕道景山躲着他。
就有那个不开眼的,“九门提督”,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偏要往前走。被拦住之后,九门提督一气之下“真是岂有此理。”提督一低头撩起袍角出来了,瞧见皇上的那位二大爷,立刻转身要上轿。二大爷叫住了,提督没法,只能行礼。一番交流之后,九门提督给自己挖了一个坑:“爷您真是玩笑,您要是没有零钱花,您言语一声,三千五千的,我就给您送过去了。”
二大爷一听:“哦,三千五千就是八千两银子啊!行吧,八千两银子带着了吗?”提督这个恨啊,还得实话实说:“二爷,我没带那么多,这样我回家之后就给您送过去”。“得了,我等你的银票。”二爷就心满意足地回家了。九门提督认倒霉吧,一回家就打发人把银票送过去了。之后好长时间九门提督再上朝,都绕着这儿走,他一从这儿走就浑身难受,平白让人讹了八千两银子,搁谁谁不难受?
人的名,树的影。这么好的一个人,也有那些个地皮流氓背地里想坏他名声。今天就讲一个团伙,带头的就用“紫衣服”代替吧。这个紫衣服下面有些小弟,这一天打趣:“你要是厉害的话咱们这样,帘子胡同啊,有一个人叫永硕,道光爷的二大爷,你要是横,你上他家门口,把你会的那些个淫词浪调的小曲唱一遍,你上妓院门口唱,那不叫能耐,对吧?你上二爷门口去唱,也不用都唱,副歌什么都不要,你就来上三四句,完事一甩腔,只要一甩腔,我们就佩服你。对吧。你以后说什么是什么。兄弟们都在这儿呢,绝对不蒙你。以后无论上哪儿吃饭,我们结账,北京城里您当老大。”
话赶话都赶到这个份儿上,穿紫衣服的小子只好硬着头皮应下来了。他要是不敢了,那以后他说话就不好使了,所以就算死,也得豁出去干。他心里就琢磨这个事:这可不好办,不低于四句,完事甩腔,倒霉就倒霉在这甩腔上了,还得甩个腔!一伙人就奔二爷家门口,他站在门前儿,其余几个人都躲到胡同口去,站得远远的。
就在这扭扭捏捏的时候,二爷出来了,也看出来他不是个好人。但是心软啊,看到这个紫衣服辫子有问题,就带这个人到了绒线胡同理发。紫衣服没事就老上这儿来欺负人,不仅剃头不给钱,还反过来跟人家要零钱,反正挺横,还动不动就打人。这掌柜的就在二爷面前说:“平时我们关系混得可好了,他老上我们这儿来,拿我们当自己人一样,剃头我们从来不敢要钱,完事我们还给饭钱,那天来我们这儿,我们还没开张,他老人家一不高兴,直接把我们那铜盆拿走了。”
二爷一听这,就开始气不打一处来。可毕竟是皇亲国戚,二爷捏着这枚铜钱,比画道:“给他把头剃了,剃完之后留的那个辫子呀,不许比铜钱大,要是比这个大,回来我弄死你,比这个小我也不干,明白了吗?别的地方就该怎么剃怎么剃,知道吗?”剃头的高兴了,报仇的机会到了,知道这准是二爷送来让他们出气的,把这小子按在椅子上。先拿开水浇,后拿冰块激,再用一把刀刃上都是锯齿的剃头刀,拿起来连剃带剌,剃不动的地方就下手硬削,这小子疼得是嗷嗷乱叫。脑瓜顶侧边还留着一绺。于是掌柜的揪着这么一小绺,给他编了一小辫儿,编完之后拿铜钱比了比,好巧不巧,正好一个钱子儿的大小。
这坏蛋一抬头,大秃脑袋上甩着这么一条小辫子。二爷一问这紫衣服好不好,这紫衣服““哎哟,我的二爷!您真成,行行,谢二爷。”
还有一个驴车的故事。驴车不能上“甬路”,要不然会挨罚。一个七十多的老者进城,有一个小孩逗驴,让车上了甬路。看街的人当天喝酒了,看见驴车压甬道,不分青红皂白打了老者几鞭子,皮开肉绽啊。老者又累又怕,又无处伸冤,开始抽驴。二爷经过之后听了原委,就告诉老者一起上甬道,他抽你一鞭子100贯钱,打耳光50贯钱。老者一听,就和带着草帽的二爷一起坐驴车上路。这个看街的酒还没醒,上去又开始打,打了27下之后,二爷把草帽一掀开,可把这个看街的吓一跳。二爷说你今天得赔偿2700贯钱。看街的一看,就和协尉汇报,协尉没听清楚,上去就要追责。结果一看二爷,腿也软了。
真实性
这些故事流传于市井之间,与其说是讲“永硕”的传奇,不如说是百姓在压抑现实中的一种精神出口。他们编出这样一个角色:
- 他有钱有势却不欺压百姓;
- 他胡作非为却专治坏人;
- 他看似荒唐,实则清醒。
正如那句老话:“官清一把连,官贪四海油。”
而永硕,是那个连油都不怕的“二大爷”。
小知识链接
黄带子:清朝的皇帝本家,例如努尔哈赤子孙都是黄腰带。一出生就有月俸,朝廷还会分田、分下人。犯罪之后不交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处理,而是由宗人府进行管理,通常只是罚个几毛钱,如果打死人也是不偿命的。百姓没人敢惹。
红带子:皇帝的叔伯,与皇帝沾亲但不是正统血脉。地位不如黄带子。
交通工具的地位:过去有钱的人出行常坐轿子、坐大鞍儿车、坐骡子车,条件次一点的,就坐这驴车,有时候捎带让驴车拉个货,花不了多少钱。
甬路:过去的马路中间比两边高,高出来的部分就叫甬路,是拿土垫出来的。坐着轿子或马车走中间这条甬路;而那些大车,比如说拉粮食、载重大的车不能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