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无关与我有关

从去年以来,我的视野是在逐渐收缩的。关注的点变少了,内心反而徒增了一些平静。

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很多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道德这层规则似乎正在让位给如同涌现的规则,无论它是明的、还是暗的。让许多事情看起来都有它应该遵循的轨迹。然而,在规则越来越细致入微的同时,特别是经历了种种事情之后,我却发现了随着个人权利意识的增强,“人情味”似乎正在从这个社会中逐渐淡出。

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变化,是否真的与我无关?

众所周知,道德的约束往往比法律更高。甚至有的时候道德能把一个人压垮。然而,当规则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准则之后,它也间接地影响了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在过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地建立在情感和信任的基础上,而现在,这种基于情感的联系似乎被更加冷冰冰的契约所取代。人们开始倾向于用合同来界定彼此的责任和义务,而非依赖于传统的人际关系网。

更可怕的是,有人在呼吁他人遵守更高标准的同时,自己却常常走在道德的边缘。我就经历了长达一年的危害。这种双重标准不仅损害了社会的信任基础,还加剧了人际关系中的紧张感。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够做到最好,但自己却不甘落后于任何一个可以获取利益的机会。这种心态使得社会中的合作精神受到挑战,人们更愿意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而不是共同进步。

有些事儿,表面上看起来是由某些特定群体造成的,但实际上每一个人都应该为此承担责任。无论是在中国、新加坡还是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上,刷新下限和三观的事情不停地出现。“扶不扶”、“坏人变老了”,还有一些违背人们常识但却又符合条文规定的事情,这会让世界变冷。

不要随便说很多事和自己无关,当真正质疑年轻人、质疑好人越来越少的时候,是否需要反思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现象,是否应该真正的把惩罚到位和鼓励到位落到实处?否则,一味地呼吁和鼓噪,只能造成把所谓的好人向着反方向加速推远的现象。

反正,我是反感了……

发布日期:
分类:随笔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