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迷上了“网红”的直播卖货,这是让我头疼不已的事情。这不仅仅是因为这种形式会让人变得沉迷于手机这个终端无法自拔,更重要的是,一不小心就会遭遇到金钱和情感的双重损失。
确实,电商经济自1999年开始以来,为无数中小商家,乃至零基础的民众带来了销售机会。然而,随着行业内竞争加剧,电商经济变得更加地“野蛮生长”。今年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管好平台无序内卷式竞争。在其中,直播带货的问题就值得考虑:他们赚足了该赚的钱,但是没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为什么选择直播带货?
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便宜。哪怕是几块钱、几毛钱的便宜,只要能占就占。特别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这句广告赤裸裸的喊出来的时候,更是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眼球,抓住了普通老百姓内心对“中间商”=”奸商”的潜在心理。
其背后,传统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利润不仅被严重压缩,有些为了抢占市场,不惜自我压榨、牺牲成本。也就是“赔本赚吆喝”。很多情况下,老百姓去骂:“给国外输出的都是优质商品,我们自己却用的低廉伪劣的商品,这商家太XX不是东西。”但这种内卷式竞争只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直播间中拿出来的可乐叫做“司口可乐”或者是“令麦郎”,然而,在主播的宣传中,就是因为便宜,原本“可口可乐”或“今麦郎”的直播间里的购买人数比“司口可乐”或“令麦郎”的人数还要少。所以,大厂要么选择远离,要么就牺牲成本。不管怎么说,这是两败俱伤的事情。
直播带货违法吗?当然不是,直播是合法的、产品是合法的、吆喝是合法的,每个环节都是合法的。但是,合成起来总感觉有不对劲的地方。
没错,这就是谎言的最高境界——合成谬误。也就是说,这个谎言中拿出任何一个部分都是真的,都是对的。但是合成起来就是不对的。
国家最终还是要依托实体经济,即便是网络销售也需要依靠实体。近年来,某宝上的商家都是从网络批发市场拿货,然后转销售给普通百姓。价格便宜的同时,也挽救了一部分实体店铺。现在,越来越多的实体店铺参与到网络直播带货或者电商阵营,实现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这无疑是一股清流。我们要更加鼓励这种行为。而拒绝“网红”、“博眼球”的带货行为。让就业机会更多回到现实当中。
过去的谷歌有一句slogan,叫做“不作恶”。在我理解看来,“网红”直播带货现象的背后应当让我们反思,在包括商业活动在内的人类社会中,如何把人性中“恶”的种子关起来。商家赚合理的钱而不追求过高利润,百姓花合理的钱而不过度占小便宜,中间商能诚实守法赚一些差价。那么,当就业机会出现、大家都赚到钱、商业处于良性循环中,很多内卷或许也就自然消失。
电视剧《鹊刀门传奇》中有一首歌,叫做《爱海儿》,里面的歌词是值得我们自省的参照系。就以此作为这篇阅读笔记的结尾吧。
做好眼前事,行正脚下道,不枉来人间走这一遭。
不是人做人事,也是个人。是人不做人事,那也不是人。
人善人欺天不欺,多行不义必自毙。别玩那花花肠子耍那小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