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翻翻》(251013):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说起

202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拉斯洛·克劳斯瑙霍尔凯被誉为“末世大师”。作为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忧国忧民的严肃作家。他的作品在末世恐惧中重申了艺术的力量。他最出名的一句话莫过于“幸福只是一种幻觉,也许你确实能幸福上那么一两分钟,但在之前和之后都是忧伤的。”这为当代人在动荡的世界格局中找寻确定性带来一个启示:寻找确定性是人性使然,然而人们愿不愿意接受“人生本苦”的事实。

当然,还有很多经典的著作,比如改编为话剧,隐喻人类世界无可救赎的《都灵之马》。

的确,作为技术出身的我而言,很多时候当我们沉溺于新技术出现所带来的狂欢时,却发现最终可能是一地鸡毛。纵观当下,人类仍然热衷于自设陷阱,自愿困兽斗,同时期待AI或其他新技术来拯救人类和世界。

人为什么要用长句?克劳斯瑙霍尔凯说:当一个人思维奔涌,表达欲膨胀时,就容易这样。然而,我对于这种长句持否定态度。太长的句子除了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果让一个人说话,能不能喘口气都是一个问题。

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克劳斯瑙霍尔凯对中国的描述也很多。2008年的《西王母下凡》,2004年的《天下的悲伤与毁灭》,2003年的《北有山,南有湖,西有路,东有河》都是他的作品。从一个外国人角度看中国的历史文化,确实是有趣的。然而,时间关系,在短期内《向光者》不会去读这些书籍。

那你要问,到底要不要去看《撒旦探戈》这本书呢?正如《金瓶梅》一样,虽然看似都很经典,但是一个可能是描述了当年东欧共产主义失败体制带来的固执、狂暴和绝望的黑暗,一个则是描述了社会底层人欲肆意泛滥的恶质,这些都不在我的阅读范围内。现在的我,更希望在更多情况下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知道一些他们的主要观点和论断,有个印象就好了。毕竟,时间有限,花费在更美好的事物上才是更有意思的。

香港作家曾经点评克劳斯瑙霍尔凯的作品:他的作品里谈不上任何娱乐性,你不可能用它打发时间。你必须特别郑重的对待他,要想准备好经历一场炼狱的洗礼一样,才能进入他的作品。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