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最好的一年》阅读笔记(2):人生质量测评

从生理上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同样,在社会上,一个公司的注册期限也是有限的。所以,在评价一家公司的质量的思想,同样也能评价一个人的人生质量。在科学上,评价一个对象的质量往往需要几个假设。作者给出了五个假设。

五个人生质量假设

假设1:多方面理解真实生活

生活的第一个要素就是生理,所以目标就是身体健康。

第二个要素是思想,这里的目标是精神健康与脑力投入。

第三个要素是精神,目标是保持内心世界的充盈。

第四个要素则是爱,这里的爱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自然是伴侣,更大范围的也是其他重要的人。对于修行人来说,则是对天、地、人的爱。

第五个要素则是家庭,这里的家庭则是子女、父母以及其他亲人;

前面五个要素都是内核的建设,后面则是具体职能部分的建设。

第六个要素的则是社交。包括了如何维持朋友关系、合作伙伴以及其他范围更广的社交群体。这里面可以相当于外交部。

第七个要素是财务,包括对个人或家庭财务的理解与掌控。

第八个要素是事业,包括专业和职业。

第九个要素是爱好,包括了娱乐消遣和个人追求。

假设2:均势看待每个要素

这九个要素并不是相互割裂,而是相辅相成的。比如说,身体状况好,则工作状态就能够有所突破。工作压力小则家庭生活则会舒服一些。这种相互作用意味着如果想要取得进步,就必须给每一个领域适当的关注。

假设3:找准自己的定位是进步的开始

这一点很多时候都是忽视的。看清自己实际上最难,他人看自己又很片面。你隐约感觉到事业偏离轨道,却看不清自己所处的形势;可能你感到自己的婚姻毫无生气,或是一成不变,却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婚姻已经陷入困境。

假设4:命顺天,也要自我立

中国人讲究天地人和,所以迷茫、沮丧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前路如何。所以,罗振宇老师曾经说过:“真正干事的人,不是订立什么伟大的目标,而是先把一级台阶踏好,等着下一级台阶自然浮现”。所以,进步和显著的个人成长是完全可以一步一步实现的。这就像是向光者这个博客一样,每天虽然只有一篇文字,但是细水长流。

这里有一个观点我很赞同:

世界上有些事可能不受我自己的控制,但是在我能力范围内能够做的事情要比预想的要多,所以只需要做的就是迈出一步,再走一步,再走一步……

假设5:认识到人生的副产品

自信、快乐、生活满意度往往都会成为了一些人追逐的目标或梦想,但是别忘了,这些都是人生的副产品。相反,自己对自己的支配权和控制力才是人生的主要因素。

九个要素的雷达图

开启未来的人生算法

书中虽然有5个步骤,但是我更希望用算法的形式进行分析和撰写。

BEGIN ALGORITHM PlanBestYear()

    // 步骤1:初始化信念系统 —— 消除认知障碍
    STEP 1: ActivateSelfBelief()
        INPUT: 用户现有的自我限制性信念(如“我不够好”“我做不到”)
        PROCESS:
            - 引导用户识别并质疑这些限制性信念
            - 提供成功案例或心理锚点,强化“可能性”感知
            - 激活愿景想象:引导用户描绘“突破之年”对人生的整体影响
        OUTPUT: 建立初步的心理准备状态(Mindset Ready = TRUE)

    // 步骤2:清理历史负担 —— 回顾与释放过去
    STEP 2: ReleaseThePast()
        INPUT: 过去3–5年的关键经历数据(成就、失败、重复困境)
        PROCESS:
            - 应用“四阶段回顾系统”:
                ① 识别:哪些行为带来了成果?
                ② 反思:哪些付出未获回报?为何持续投入?
                ③ 终结:正式告别无效模式(仪式感建议)
                ④ 转化:从重大挫折中提取潜在机会信号
        OUTPUT: 清除心理拖累,获得智慧型洞察(WisdomIndex ↑)

    // 步骤3:构建目标架构 —— 设立有效目标
    STEP 3: SetPowerfulGoals()
        INPUT: 用户的愿望清单(模糊表述,如“更健康”“财务自由”)
        PROCESS:
            - 应用“7部分目标框架”进行结构化转化:
                1. 具体性(Specific)  
                2. 可衡量性(Measurable)  
                3. 可实现性(Achievable)  
                4. 相关性(Relevant)  
                5. 时间限定(Time-bound)  
                6. 情感连接(Emotionally Compelling)  
                7. 环境支持(Environment & Resources Aligned)
            - 示例转换:“多运动” → “每周跑步3次,每次5公里,6个月内完成一次10公里比赛”
        OUTPUT: 生成一组SMART+的情感驱动型目标集(GoalSet[])

    // 步骤4:注入核心动力 —— 找到你的“为什么”
    STEP 4: DiscoverYourWhy()
        INPUT: 用户的目标集 GoalSet[]
        PROCESS:
            - 使用“五次追问法”(5 Whys)深入挖掘每个目标背后的深层动机
                e.g., “我想升职” → “为了收入更高” → “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 → …
            - 构建“为什么陈述句”:形成一句能激发强烈情感的个人宣言
            - 绑定习惯养成机制:
                - 应用“触发-行为-奖励”循环模型
                - 设置定期提醒与成就感反馈
        OUTPUT: 核心驱动力声明(WhyStatement),习惯维持协议(HabitProtocol)

    // 步骤5:整合执行系统 —— 实现目标的策略保障
    STEP 5: ExecuteWithStrategy()
        INPUT: 目标集 GoalSet[], WhyStatement, HabitProtocol
        PROCESS:
            - 整合前三步成果,形成统一行动计划(ActionMap)
            - 部署三大高效策略:
                ① 微小起步法(Start Small):降低启动阻力
                ② 定期反思机制(Weekly Review):检查进度,调整路径
                ③ 障碍预演法(Obstacle Mapping):提前设想挑战并制定应对方案
            - 建立“进展可视化仪表盘”(Progress Dashboard)
        OUTPUT: 可持续执行的年度发展系统(ExecutionSystem Active)

END ALGORITHM

RETURN ExecutionSystem, WhyStatement, GoalSet[]

读后思考

虽然我知道公开自己的人生课程表非常不好,写下来总比不写要好。

生理:体重下降到65公斤~72公斤;

思想:每天坚持读书、写作字数不少于2000字;

精神: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多拥抱自然;

爱:以善为本,向善而行;

家庭:照顾好自己的父母,对丧偶的我而言,慎重选择恋爱对象,一旦选定绝不后退;

社交:以学习和互助的心态结交朋友,争取建立无愧我心的社交网络;

财务:每年的财务增长率不低于5%,跑赢通胀;

事业:以合伙人的心态参与工作,不以稳定作为目标,而以成绩换取合理回报;

爱好:坚守自己的原则底线,做有利于个人成长、家庭幸福和合作伙伴共赢的事情。

目前举步维艰的地方:暂时不便说出,但是分析之后还是能够克服的。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