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今天,南寺庙智慧故事就在“向光者”网站中与大家见面了。南寺庙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临平镇,别看庙不算大,但是这里的工作确确实实的繁忙,除了道务工作外,还会解答很多朋友们遇到的生活困难。《道德经》里 “上善若水”,水象征着智慧。在“向光者”网站中,我们将会提炼很多人的问题,通过中国“道”文化给你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很多人摆脱痛苦,回归乐观积极,共同为国家的发展竭尽所能。
问题
道长您好!我是一个专业炒股的人,最近国内股市发展很好,但是我就是赚不到钱。
我实在想不通 —— 学了三年交易,K 线图、MACD、布林带背得滚瓜烂熟,网上的大神课听了不下二十套,可实盘还是亏多赚少。那些技术明明看着有用,到我手里就失灵。有人说我技术不到家,可我看身边赚钱的,用的指标还没我复杂。到底是哪出了问题?
道长说
朋友你好,你说到这里,让我想起来我刚到南寺庙之后,柴房那只传了三代的旧算盘,那算盘,木框磨得发亮,算珠包浆里藏着的道理,或许能解你的惑。咱们慢慢说。
01 一个老木匠的 “刨子与规矩”
前阵子去村里赶集,见着个老手艺人,姓李,七十岁了还在做木活。他摊位上的榫卯结构,严丝合缝到不用一钉,有年轻人凑过去讨教:“李师傅,您这手艺是哪学的?有没有什么独门技巧?”
老李头放下刨子,指了指墙上的木尺:“技巧?我学徒时,师傅只教两件事:一是刨子要平,二是每天卯时起床磨刨刀,磨够一个时辰。”
他说自己年轻时急着学 “花样”,觉得磨刨刀太枯燥,偷偷把时辰缩了一半。结果做出来的桌子总歪,师傅没骂他,只让他看自己磨的刨刀 —— 刀刃上能照见人影,而他的刀刃,连木纹都刮不匀。
“技术这东西,就像刨子的刃,磨得再快,不用心按规矩使,也是废铁。” 老李头敲了敲木尺,“我这木尺用了四十年,刻度从没错过,不是因为尺准,是我每天开工前必校一遍,这才是真‘规矩’。”
这让贫道想起《庄子・天道》里的话:“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轮扁做车轮,说的 “数”,不就是老李头说的 “规矩”?技术再好,若少了那份 “不徐不疾” 的坚持,终究成不了事。
02 “道、法、术、器” 里的轻重
你刚才说学了不少技术却没用,这让贫道想起 “道、法、术、器” 的说法 —— 在道家看来,技术从来不是单一的东西。
“器” 是有形的工具,比如你看盘的电脑、交易软件,就像木匠的刨子;“术” 是使用工具的方法,比如看 K 线的技巧、判断趋势的步骤,好比刨木的角度;“法” 是背后的原理,比如市场供需规律、价格波动逻辑,如同木材的纹理特性;而 “道”,是用这些的 “心”—— 是该不该按规则操作、能不能坚持执行的那份觉知。
就像学琴,“器” 是琴弦,“术” 是指法,“法” 是乐理,“道” 却是每天练琴时的专注:哪怕今天累了,也得弹完半小时,这不是 “术” 的事,是 “道” 的事。
《道德经》里说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倒像在说技术的本末:若只盯着 “器与术”,丢了 “道与法”,就像捧着金锄头却懒得下地,再精的技术也结不出果。
03 四种人,四种结果
按 “懂技术” 和 “有执行力” 分,世间人大致有四类,贫道见过不少,你不妨对号入座:
第一种:只追技术,没执行力
就像你说的,学了一堆指标,可到了止损点总犹豫,赚点小钱就慌忙平仓 —— 这不是技术不够,是少了 “按规则做” 的狠劲。《文始真经》说 “知而不行,是为不知”,学了再多,不落地也是空谈。
第二种:不懂技术,也没执行力
这类人常说 “我笨,学不会”,然后躺着不动。就像种地,既不会看节气(术),又懒得浇水(执行力),哪能指望收成?道家说 “天道酬勤”,勤不是只勤在学,更要勤在做。
第三种:技术一般,执行力极强
贫道认识个开面馆的,调料配方很普通,却每天凌晨三点起床熬汤,二十年没断过。有人想拜师,他说 “没什么秘诀,就是熬汤时火不能大,也不能小,熬够四小时,少一分钟都不行”。他的 “术” 简单,“道” 却稳,生意反倒比花里胡哨的店好。这便是 “大巧若拙”,笨办法加死磕,往往能赢过聪明人。
第四种:技术扎实,执行力更稳
就像老木匠老李头,刨子用得精,磨刨刀的规矩更守得死。他说 “好手艺是磨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这便是 “道与术合”。《阴符经》讲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技术是 “观天之道”,执行力是 “执天之行”,两者齐了,事自然成。
04 交易里的 “守戒” 与修行
你做交易总亏,问题或许不在技术,而在 “守不住规矩”。
有个做期货的道友,曾跟我聊起他的 “止盈止损”:明明定好规则,跌破某个点就平仓,可真到那时候,总想着 “再等等,也许会反弹”,结果越亏越多。后来他学打坐,每次下单前先静坐十分钟,只问自己 “现在的操作,合不合当初的规矩”,慢慢才守住了心。
这多像修行里的 “守戒”?佛家讲 “戒定慧”,先有戒(规矩),才有定(执行力),最后才生慧(技术的精进)。交易的规则、健身的计划、读书的打卡,本质都是 “戒”,能守住,便是在修 “定”,定中生慧,技术自然越来越顺。
就像水:器是杯,术是流,法是势,道是 “不舍昼夜” 的坚持。杯再精致,流再巧妙,若不一直向前,也成不了江河。
05 说到底,人是根本
最后给你说个小道士的故事:
有个小道士学画,总问师父 “怎样才能画得像”。师父让他每天描一百遍经文,小道士不解,却还是照做。三个月后,他没专门学画,笔下的山水却比以前灵动多了 —— 原来描经文时,手稳了,心沉了,画自然就准了。
技术就像画笔,执行力是握笔的手,心是运笔的气。笔再好,手不稳、气不匀,也画不出好画。
《庄子》里 “庖丁解牛”,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的刀(器)、解牛的步骤(术)都寻常,真正厉害的,是他 “以无厚入有间” 的那份 “道”—— 是对规律的敬畏,更是日复一日的践行。
所以啊,别总问 “技术够不够”,先问 “今天的操作,有没有按规矩做完”。器术是末,人心是本,守住那份 “即使不情愿,也要按规则做” 的纪律,便是最该修的 “道” 了。
喝杯茶,点个香,回去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