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先生人生智慧课(18):靠近你的人,图什么?

为什么有些人,总在你能量充沛时出现,在你低谷时悄然消失?为什么有些人,从不付出,却总在索取?真正的清醒,不是不再相信人性,而是看透关系的本质后,依然选择温柔,但不愚蠢;保持开放,但有边界。你要明白:在这个世界,绝大多数靠近你的人,都带着一个目的——拿点东西走。

今日小故事

李砚是我们县的一个心理咨询师。她温和、共情力强,很多人愿意向她倾诉。
起初她以为这是“被信任”,可渐渐发现:有人每周约她喝咖啡,一聊三小时,全是自己的烦恼,却从不问她近况;有人借走她珍藏的书籍,从不归还;
还有人甚至想让她免费辅导自己的孩子。

最让她心寒的是,一位“挚友”在她情绪低落时说:“你现在怎么这么负能量?以前你不是这样的。”那一刻她忽然明白——对方爱的,不是“她这个人”,而是“她提供的能量”。一旦她不再“阳光”,这份“友谊”便迅速冷却。

后来,她学会了一件事:不拒绝真诚的靠近,但警惕单向的索取。她开始设立边界:“今天我状态不太好,改天再聊好吗?”“这本书我还没看完,暂时不能外借。”奇怪的是,一些人渐渐疏远了,而真正留下的人,开始学会回馈:“谢谢你一直听我说,这次我请你吃饭。”“我看了你推荐的书,特别好,也推荐给你一本。”

她说:“我终于懂了——大大方方谈利益的人,至少还有一份坦诚;而满口仁义却只取不给的人,才是真正的‘吃人’者。

哲理

索取

有人直接说:“这事你能帮上忙吗?如果可以,我愿意付出相应代价。”这种人,或许“利己”,但有边界,有诚意,有交换意识。他不伪装,不道德绑架,清楚自己的需求,也尊重你的选择。这样的人,哪怕谈利益,也比虚情假意的“好人”值得交往。因为坦诚的自私,好过伪装的善良。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表面是情感,本质是能量交换。有人拿走你的情绪价值(倾听、安慰、共情),时间精力(陪聊、帮忙、支持)、金钱资源(借钱、占便宜)、灵感创意(剽窃点子、借用人脉)

这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拿走,没有回流。就像一棵树,只被采摘,不被浇灌,终将枯竭。我们要学会分辨:谁是来交换的,谁是来掠夺的。

满口仁义

《庄子》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盗亦有道。”最危险的掠夺者,往往披着“道德”的外衣:“你是我朋友,这点忙都不帮?”“大家都是自己人,计较什么?”“你这么善良,不会不管我吧?”

他们用“情义”绑架你,用“道德”压榨你,让你在拒绝时产生愧疚。这种人不是不懂规则,而是精通人心的弱点。他们不说“我要”,却让你主动“给”。佛眼看人,魔也慈悲;但清醒者看人,慈悲背后,常藏利齿。

不要天真地以为“靠近你的人都是好人”。要学会用清醒守护善良。从今以后:别怕别人说你“计较”,真正的成熟,是懂得保护自己的能量;面对单向索取,学会说“不”,你的善良,要有锋芒;对满口仁义却只进不出的人,保持距离,不必深交;而对坦诚谈利益的人,可以合作,但要明码标价。

大大方方的交换,是人与人之间最干净的关系;遮遮掩掩的掠夺,才是世间最深的“吃人”之道。你不必冷漠,但要有光,也要有墙。

王勇先生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