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学做妙人》阅读笔记(6):杀价的艺术

为什么男人生意好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男人不讲价。为什么不讲价?如果说男人不喜欢花时间在这件事上,这是一个理由。

然而,有一些商贩看到男人的这种特质,就会坐地起价,甚至宰客行为出现。土耳其的商贩曾经说过:谈价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你往下讲价,表示你愿意和我做生意,是对我的尊敬。所以,也得看看,如果是做小生意的人,我们尽可能不要杀价。

回到蔡澜先生的这个故事。

蔡澜先生讲了一个买地毯讲价的故事,不妨可以借鉴一下:

阶段1:初次接触与试探

这里面的核心是“建立兴趣与锚定价格”,商家会采取“吸引”、“赞美”、“锚定高价”三个关键词。

买家的策略应该是:店主使用“高开低走”策略;主角则以“冷处理”应对,不接招。

  • 情节:主角被地毯吸引,店主立即上前恭维:“这位先生真是有眼光!”——这是典型的销售心理战术,通过赞美建立认同感。
  • 出价:店主主动报出“一万八千美金”,这是一个极高的起始价,目的是锚定高价,为后续让步预留空间。
  • 主角反应:直接转身离开,表现出“不感兴趣”的姿态,避免陷入被动。

阶段2:反向施压与制造稀缺

这里面的核心是“激发兴趣与紧迫感”,商家会采取“珍品”、“你出价”、“制造稀缺”的关键策略。

买家应该理解到的:店主试图用情感+责任转移施压;主角反向制造竞争压力,成功脱身。

  • 情节:店主见主角要走,立刻升级话术:“这是一件国宝呀……你嫌贵,轮到你出一个价钱。”
  • 目的:将谈判责任推给买家,制造“你在主导”的假象,实则诱导主角暴露心理价位。
  • 主角应对:不接招,反而说“我看过更好的”,并要求“拿出来看看”——这是虚张声势,制造竞争假象,逼对方让步。

阶段3:再遇与升级诱惑

这里面的核心是“展示更强商品,抬高预期”,商家会“更大更薄、加2000元、升级诱惑”的关键策略。

买家应该理解到的是:店主试图用“升级商品+小幅加价”促成交易;主角以“延迟决策”打破节奏。

  • 情节:次日店主守候,展示一张“更大更薄”的地毯,宣称“不再讨价还价,只加两千,两万美金”。
  • 心理战术:用“升级版商品”提升主角的占有欲,同时暗示“我已经让步”。
  • 主角应对:冷静回应:“你既然识货,就不该开这个价。”并提出“你定最低价,我吃完饭回来”——反向施压,把决策权交还对方,同时制造不确定性。

阶段4:长时间等待与诚意展示

这阶段的关键在于“心理消耗战”,商家会以等待、减半、诚意、心理消耗来让买家觉得愧疚。

买家应该意识到:店主进入“让步+情感绑架”阶段;主角以“沉默”维持主动权。

  • 情节:主角故意延迟到晚上十一点才返回,店主仍等候,表示“减一半,一万美金,不能再低”。
  • 店主策略:用“减半”制造巨大让步感(从1.8万→1万),并强调“诚意”,试图终结谈判。
  • 主角反应:沉默、长时间考虑——这是心理施压,让对方焦虑,怀疑自己的底线。

阶段5:情绪博弈与最后通牒

这阶段的关键在于“逼近临界点”,商家会采用再出个价、九千、不买拉倒让逼迫买家。

买家应该意识到:谈判进入白热化,双方都在测试对方底线;主角以“决绝”姿态反制。

  • 情节:店主见主角犹豫,催促“再出个价吧”,主角仍不回应。
  • 店主让步:“九千美金,不买拉倒!”——这是典型的最后通牒式威胁,试图逼迫成交。
  • 主角回应:“拉倒就拉倒。”——彻底无视威胁,展现“无欲则刚”的姿态。

阶段6:陷阱提议与终极反转

这阶段的关键在于“提出折中方案,主角反杀”,商家会采用写纸上、取中间、陷阱、两千来作为最终底线。

买家应该意识到:店主使出最后一招“公平游戏”;主角以“极端低价”反制,利用对方急于变现的心理,完成反杀。

  • 情节:店主提出“各自写价,取中间数”——看似公平,实为陷阱(买家若写低价,暴露底线)。
  • 主角应对:明知是陷阱,但仍参与,最终写下“两千美金”——这是极限压价,彻底打破常规。
  • 结果:店主竟接受,并解释“战乱、缺现金”等理由,最终成交。

阶段7:成交与心理独白

这阶段的关键词“揭示真相与反思”,商家会感谢,而主角会成本推测、身外物

买家应该意识到:成交不是靠技巧,而是靠心态。“无欲则刚”是最高级的谈判艺术

  • 情节:交易完成,店主握手成交,主角内心独白:“也许成本只要一千块……”
  • 主题升华:主角意识到——真正的优势,来自于“不在乎”。若真心想要,早已崩溃;正因视其为“身外物”,才能无惧失去,赢得谈判。

总结

阶段核心策略主角应对心理博弈
1. 初次接触赞美+高价锚定转身离开冷处理
2. 反向施压“你出价”+制造稀缺虚张声势,脱身制造竞争假象
3. 升级诱惑展示更好商品+小幅加价延迟决策反向施压
4. 消耗战长时间等待+大幅让步沉默思考心理压制
5. 情绪博弈最后通牒(九千)“拉倒就拉倒”无惧失去
6. 终极反转折中陷阱写下“两千”极限压价
7. 成交反思合理化成交内心独白揭示“无欲则刚”

用主席的《论持久战》分析

  1. 防御阶段(战略防御)
    • 在故事的开始,主角对地毯表示出兴趣,但并不急于购买,而是试探性地接触店主。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战略防御”,即不主动暴露自己的意图或底线,同时观察对方的态度和底牌。
    • 店主试图通过高报价(一万八千美金)进行“攻击”,但主角并没有被吓退,而是选择离开以示拒绝。这一行为类似于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时采取的防守姿态。
  2. 相持阶段(战略相持)
    • 随着时间的发展,双方进入了“相持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角和店主都进行了多次交锋,包括展示更好的商品、讨价还价等。这里的关键在于耐心和心理博弈,双方都在试图找到对方的弱点或突破点。
    • 主角通过延迟决策、要求更多时间考虑等方式,持续给店主施加压力。这种策略类似于在战场上保持力量,寻找敌人破绽的过程。
  3. 反攻阶段(战略反攻)
    • 当店主最终将价格降至一万美金,并尝试通过“写纸条”这种方式达成协议时,主角抓住机会,提出了一个极低的价格(两千美金)。这一举动标志着从防御转为反攻的转折点。
    • 最终,经过一系列的心理较量,主角成功以远低于最初报价的价格成交,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与《论持久战》中提到的通过长期斗争削弱敌人实力,最后发起决定性反击取得胜利的理念相符。

三十六计的应用

1. 瞒天过海

  • 店主一开始通过恭维主角的眼光来吸引他的注意,这实际上是为了掩盖其真正的商业目的,即高价卖出地毯。这是一种“瞒天过海”的策略,通过表面的赞美掩盖实际意图。

2. 围魏救赵

  • 当主角表示对价格不满意并准备离开时,店主并没有直接降价,而是提出了让主角出价的要求,试图将谈判的责任转移给买家。这种策略类似于“围魏救赵”,通过改变攻击点(从卖方定价到买方定价)来缓解压力。

3. 借刀杀人

  • 在第二日,店主展示了更大更薄的地毯,并声称这是为了满足主角的需求特意准备的。这一行为意在利用主角的好奇心或兴趣作为“刀”,逼迫他重新考虑购买决定,从而达到自己的销售目标。

4. 以逸待劳

  • 主角故意延迟到晚上十一点才返回店铺,让店主等待了一整天,增加了店主的焦虑感。这体现了“以逸待劳”的策略,通过保持自身的冷静和耐心,消耗对方的精力和决心。

5. 抛砖引玉

  • 当店主提出各自写一个价格然后取中间值的建议时,实际上是希望主角先透露自己的心理价位。然而,主角最终写下了一个极低的价格两千美金,成功反制了店主的策略。这里主角巧妙地运用了“抛砖引玉”的反向操作,诱使对方接受了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结果。

6. 空城计

  • 故事中主角多次表现出对地毯并不十分在意的态度,甚至威胁要放弃购买,这可以看作是一种“空城计”。通过展示自己不急于成交的状态,迫使店主主动降低价格以促成交易。

人,总是那么贪婪和不满足。

刚去过云南丽江,有许多手工艺品,太太们拼命抢购,这里买到一件二十块的,隔几家,才卖八块,快点多买几件来平衡。像买股票一样,也是好笑。

我也想买几个做工精美的手提电话袋送人,家家都卖同样货物。我看到一位表情慈祥的老太太,勤劳地自己动手。走了进去,她问什么价钱,已不是重要的事了!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