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回头看青年时代,总觉那时太过激烈。嫉恶如仇,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同事稍有不是,便恨不得置之死地;旁人一句闲话,立刻想诛其九族。如今想来,那不是正义,而是血气方刚的偏执。
年纪渐长,是非对错不再黑白分明。好与坏之间,多了灰度,也多了理解。这不是软弱,而是人生进入另一阶段的标志——我们开始懂得,每个人都有他的难处,每件事都有它的背景。
社会如江湖,年长者凭借阅历,往往深谙人心弱点。他们先以甜言蜜语哄你开心,再用几句赞美让你飘然,待你敞开心扉,吐露真言,他们却悄然将那些话语化作利刃,反手插入你背后。年轻人毫无防备,甚至至死不知谁是凶手。
你可以说他们“老奸巨猾”,但别忘了,你也有老的一天。西方人常说:“做人要像红酒,愈老愈醇。”道理简单,做起来却极难。真正的“醇”,不在于世故圆滑,而在于历经沧桑后,仍能保有温度与宽容。
老的好处,是终于学会了原谅。自己也曾犯错,走过弯路,因此更能体谅他人的过失。交友之道,贵在容人之短,记人之善。记那么多仇干什么?多想想别人的好,日子才好过。这道理,就像“阿妈是女人”一样简单,人人都懂,却少有人能做到。我能宽容他人,或许真是父母赐予的福分,对此,我心怀感激。
养生之道,人人关心。但真正的养生,不只是饮食节制、作息规律,更是心境的豁达。若能像陈年红酒,愈久愈香,自然吸引后辈敬仰。一切看开,放下执念,人生才真正开阔明朗。
可现实中,总有些人活得无趣,早早衰老。而真正的好男人,或许正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他对世界仍有好奇,对生活保有热情。他爱车、爱音响、爱养鱼种花,这些不是浪费,而是灵魂的玩具。
可惜,许多女人不懂。她们从一个可爱的少女,一日一日、一年一年,变成了“杀梦的人”。烛光晚餐,她反对开那瓶好酒;路过山顶咖啡馆,她拉着你冲进超市大喊:“厕纸又涨价了!”她总说:“你以为养这个家是那么容易的吗?”仿佛所有功劳都是她的,男人的血汗反被忽视。
可若真让你“养家”,男人也许会笑:“好啊,那你养我,我养别的女人。”这当然是戏言,却也道出婚姻中某种失衡的悲哀。
老一辈常说:人一生能吃多少饭,是注定的,所以一粒米也不能浪费,否则老来要挨饿。可我觉得,若把悲与喜放在天平上,我们早已被悲哀压得喘不过气。如果人生真有配额,那我宁愿——死时,是大笑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