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中国人的老祖宗智慧真的值得我们敬佩和骄傲。很多人都知道咱中国人用金属作为等价交换物是世界上的前列。但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却鲜有人知道是咱中国人的。
话说,在1271年,当时还是元朝的时候,马可波罗来到中国访问,当他看到当时的中国人用树皮造纸当钱的时候,直接来了一句:“这可真疯狂,说一个你无法相信,甚至都怀疑我坚持真相和理性的事情,中国人用纸当钱”。
这还是在西元105年,汉和帝治理下,有一个名叫蔡伦的太监造出了纸(虽然因为造假账自杀了)。又过了710年,印刷术出现了。到了995年,四川商人开办了一个类似于银行的机构:让人们把硬币存到他这里,他开具印制精美的纸质收据。后来,人们就用这种纸质收据相互交换,用于购买所需物品。为什么说印制精美?文字是黑色的,风景是蓝色的。
然而,投机性一直就有。不久之后,有一些奸商就开始不揽储只印票,但是后面发现无法兑换硬币的时候,人们怒了。向官府告发后,政府一看:这家伙应该是我做的。于是,官制纸币就出现了,与之前的相比,纸币上多了一个红色的官印和一段广告语。
例如,1160年左右的一张纸币上就写着:“敕伪造会子犯人处斩,赏钱壹阡贯,如不愿支赏,与补进义校尉,若徒中及窝藏之家能自告首,特与免罪。亦支上件赏钱,或愿补前项名目者听。”
也就是说:举报伪造纸币的犯人,一旦坐实并且斩首,举报人赏1000贯。如果不愿领赏,也可以录用为进义校尉这个官。如果自己自首,也可以免罪。
然而,谁会为了这点利益而放弃这么大的暴利?于是乎,造假钱的事儿继续存在着。不过不管怎么说,纸币大行其道,并且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好处:大家可以选择新的职业赛道了。
随着纸币在中国境内被广泛使用,贸易增长了,人们因此互通信息,科技也发展了。纸币甚至可以改变人的职业。数百年来,税收是以缴纳布料或者谷物的形式来进行的,人们不得不拼命纺织或者耕作以满足政府的要求。而当政府转为收取硬币或者纸币,忽然之间,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职业了”
这种现象一旦发生,那么市场发展了、百姓变富了,一直到1200年以前,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也就不足为奇。
然后,蒙古人来了。
1260年,在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发现纸币很有用,于是颁布了2个政策:
政策1:发行“中统元宝交钞”作为内部流通的新纸币。
政策2:使用铜币是非法的。
印钱这种事情,成本低、效果好。忽必烈也是人,特别是两次征战日本失败后,印钱的冲动控制不住,于是大量印钱,并且又颁布了新政策:“不许用纸币兑换银或者铜”。现在不用说,谁也都知道了,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飞涨。虽然经济稳住了,但是这也说明了纸币也得控制住。
说到这里,作者提出了两个观点。
1、金钱就是纯粹的抽象概念,没有任何支撑的东西。
2、中国人意识到纸币不是因为有贵金属支撑,而是因为大家认为它是钱,它才能是钱。
好吧, 我明白为什么作者提出了她的观点了。
只不过,我还是不相信。因为的金钱是因为社交属性存在还是太牵强。它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政权认为是钱,它才是钱。政权不认的,再精美也不行。所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政权里面印出钱。这才对。
后来,明朝结束了中国纸币的第一次大繁荣。到了15世纪中期,朱元璋停止了这一次实验。银锭、铜币再一次成为了中国交易的主要钱代表。
另外,文章中还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就把它当做今天读书笔记的结尾吧:
中国那段持续了300年的短暂荣光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并非铁定可持续的。发展不是一条单行道,文明也不会持续富庶或者一成不变。有时候会变得更贫穷,一代比一代更穷;有时候金钱都会消失不见。
——《金钱星球:钱如何塑造我们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