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有一丝小小的愧疚。因为同样是谈,在这个博客的优先级上,脱不花是最先闯入谈话内容的。虽然我知道陈鲁豫老师在这个领域是大咖,但是我更愿意将她视为“鲁小胖”,就是那个著名作家陈鲁豫。
但是有些许感慨的是,在七夕当天写下这篇笔记后,我却发现这个不输脱不花老师,甚至后面有我所期待的窦文涛老师要来。这一切的过程都让我感到有所期待。
书归正传。
在众多华语歌手之中,陈奕迅(Eason Chan)的名字几乎已成为“唱商”的代名词。他不是技巧最炫目的歌手,却总能以最精准的情感拿捏,将一首歌的灵魂完整呈现。最近重温了一段关于他的深度访谈《漫谈》,其中许多细节令人动容,也让我重新理解了这位“行走的CD”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挣扎、思考与成长。
陈奕迅对数字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他记得专辑的发行年份、歌曲的录制顺序,甚至能清晰回忆某首歌在演唱会中的位置。这种近乎执念的记忆力,或许正是他与音乐建立深层连接的方式。
在访谈中,他提到自己常被乐迷请求“找一些所谓的遗珠”——那些未被广泛传唱,却极具情感张力的作品。比如《陀飞轮》,这首歌在许多人眼中是中年感悟的巅峰之作,歌词“发票一堆堆都实现了”道尽物质与时间的悖论。然而,陈奕迅坦言,尽管这首歌情感后劲凌厉,甚至在录音时让他鼻子发酸,但它并不完全符合他个人的审美偏好。
“我唱的时候,其实不是在表达‘我’的感受。”他解释道,“而是在重现一种态度。” 每一次演出前,他都会问自己:“我能不能用当年那个心境,重新演绎这首歌?” 这种“非本我”的演绎方式,正是他高唱商的体现——他不是在唱歌,而是在“扮演”歌曲的情绪。
有些歌,注定属于少数人。陈奕迅提到《吹微风》《不求人》这两首作品,它们并不广为人知,却是他心中极为私密的致敬。尤其是《不求人》,他曾明确表示,这首歌是献给张国荣的。在旋律与歌词的缝隙中,藏着他对偶像的思念与敬意。
这些“冷门”作品,或许没有KTV的传唱度,却承载着更深层的情感重量。正如他所说:“一首歌与一首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有些歌是用来热闹的,有些歌,是用来独处的。
在与创作总监合作的过程中,陈奕迅逐渐意识到,歌手不仅仅是一个表演者。总监曾对他说:“你做事要有社会责任。” 这句话对他影响深远。
“我有麦克风,就应该把一些好的概念分享出去。” 他开始有意识地选择那些带有社会观察、心理探讨或人生哲思的歌词。虽然这些作品未必立刻被大众接受,但它们像种子一样,埋进了听众的心里。
这种转变并非刻意说教,而是一种自然的成熟。他不再只是“唱得好听”,而是试图通过音乐,传递某种价值观或生活态度。
陈奕迅也曾经历低谷。他坦言自己有过抑郁的时期,缺乏动力,录音时也无法真正投入。尤其是在录制《任我行》这张专辑时,朋友听出了其中浓重的负能量。
“Bipolar(双相情感障碍)的人,常常会用幽默来化解内心的悲剧。” 他说,“我用笑话去讲一个现实的事情,但那背后,可能藏着很深的痛苦。”
在演唱会上,他从不承诺“让每个人都好受”。他只说:“我让自己释放出来。” 舞台成了他情绪的出口。他曾说:“哭是一件失礼的事情。” 但在音乐中,他允许自己脆弱,也允许观众哭泣。
唱商高本质:高敏感与脆弱
什么是“唱商高”?陈奕迅给出了一个深刻的解释:高敏感,同时又能意识到自己的脆弱。
他认为,歌手与运动员、股票交易员很像,都是“三高”人群——高压力、高敏感、高责任感。他们必须在情绪的钢丝上行走,既要投入,又要抽离。
“压力大的时候,我一定要去潜水。” 他说。水下的寂静,能让他重新找回内心的平衡。而那些心智“晚熟”的特质,某种程度上反而保护了他,让他不至于过早被名利吞噬。
陈奕迅精力集中工作的时候很少能够动容。已经准备好为痛苦了,那么真正接触的时候会痛苦。
随着年龄增长,陈奕迅越来越意识到,真正让他踏实的,不是舞台、奖项或掌声,而是家人和朋友。
“接触了越来越多与表演无关的东西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这些才是生活的锚。” 他不再执着于过去的辉煌,也不再焦虑未来的成就。他学会了享受当下,接受不完美。
“每个人都是家庭的胶。” 他用幽默的方式讲述严肃的话题,比如原生家庭、亲子关系、自我认同。他常说:“很多人很怕做某件事,这很正常。如果你没做过,害怕是正常的。” 但关键在于,“多练习,想清楚每个步骤,开始做就不怕了。”
最后,他提到一个令人深思的观点:“所有的人,最终都会变成 expressionate(表达者)。”
而他自己,也曾是“父母的一个错误”——这不是自嘲,而是一种坦然的接纳。他享受错误,因为错误才是真实的开始。
“不要怕唱错、演错、说错。” 他说,“因为你自己,本来就是一个‘错误’。而正是这些‘错误’,构成了独一无二的你。”
陈奕迅的音乐,是时间的沉淀,是情绪的容器,更是灵魂的镜子。他用歌声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没有脆弱,而是敢于在众人面前展现脆弱,并依然选择前行。
在这个追求完美与效率的时代,或许我们都需要一点陈奕迅式的“不求人”精神——不讨好,不伪装,只忠于自己的声音。
“我不是歌神,我只是个想把话说清楚的人。”
—— 陈奕迅
其实看完之后,从个人角度看有些失望。睡了一觉之后发现这次访谈比我想象的质量要低一些。所以,我个人决定这种娱乐明星的访谈节目还是尽量少看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