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驾到》阅读笔记(2):别总回忆过去

老一辈人见到一些知识分子,总是爱说:“您真有学问”。可是学问从哪里来的?说到底,不过是记问之学。记,就是看书。翻开书上看到书里面这么写,哦,记住了。或者更严谨的用对比方法,知道一本书上胡吣,还是照另一部分书来吧。问,就是去请教。只要你愿意请教,愿意读书,人人都可成为大学问家。说相声、做小买卖、要饭,就这几个职业,你要是干上之后就干不了别的了。

看历史,是今年我培养起来的一个爱好。现在有太多人帮助自己解读了。什么《文明之旅》、《求实处》等等,都是可以借鉴的。除了宋史在每周一学,明史和清史稿也可以作为学习的标准。甭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值得一看。比如从野史中看到的一个话:如果想要发誓,但是又不想让这个誓言显灵,就在起誓的时候用脚底画十字。还有一个,就是但凡治理不好国家的皇上,基本都去削发为僧,遁入空门了。甭管是朱允炆、还是顺治皇帝、李自成等等。

书归正传,珍珠翡翠白玉汤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桥段。讲的是朱元璋破庙落难的故事。朱元璋小的时候不容易,当过和尚做过贼。给人当长工、给地主放羊,什么都干过。后面呢就成为了皇帝,我们从小听的都是刘宝瑞先生的单口相声,今天从这里看看里面的门道。

话说元朝末年,君昏臣暗,天子荒淫无道。朝廷中的大奸臣出了个主意:把全国练武好的人全聚集起来通通杀掉,全国读书好的人都用官位收买了。元朝皇帝同意了,就开始“恩开武举”,背地里定了十条绝后计。

朱元璋带着常遇春、胡大海、郭英等一群兄弟来了,然而发现不对劲,就大闹武科场。郭德纲先生的戏词是这么说的:

朱元璋就带着自己的众多兄弟,马踏贡院墙,戳枪破炮摔斗跳台,扯天子半幅龙袍,揪袍捋带,酒泼太师杯砸怀王。单膀力托千斤闸,摔死了金头王、撞死银头王、枪挑铜头王、鞭打铁头王。二十七座连营,一马踏为了灰烬。

借着混乱劲头,朱元璋单枪匹马杀出城门。这些天身体不舒服、有心火、加上一凉一热有点感冒。虽说出去了,但是在荒郊野外一点精神也没有,翻身下马之后便昏迷过去了。

恰巧呢碰到这么两位乞丐,一个叫常先第,一个姓来。这俩人带着朱元璋就回到破庙里面了。开始做饭,就是把出去讨来的饭底子、剩菜、豆腐汤、菠菜一下锅熬了一锅汤。朱元璋练舞出身,底子好。吃了这个汤,出了一身汗,精神状态很不错。问了这两个人名字,两个乞丐不说。又问这个汤是什么,两个人瞎编了一个“珍珠翡翠白玉汤”。为什么叫珍珠呢?他管剩饭嘎渣儿叫珍珠。翡翠呢?不是有点菠菜嘛。白玉汤,白玉就是豆腐啊。朱元璋说:“好,谢谢两位英雄搭救。青山不倒,绿水长流,他年相见,后会有期!”

朱元璋从破庙里出来,翻身上了马,去找他那哥儿几个,收拾收拾打仗去了。经过一番东挡西杀,他最后当皇上了。当皇上之后,吃饭就有问题了。比如说无论多好吃的菜,只能吃三口,三口之后就不能再往那盘菜上动筷子了。而且连吃三口,皇上到驾崩了都不会再见到这道菜了——不能让人掌握皇上的口味。吃饭也是,米饭只给盛一点儿,皇上两口吃完了,让太监添饭。添完饭端起碗来一看,只给添了一小指甲盖儿的米饭,数了数只有七个米粒儿。为什么呀?万岁的龙体要紧,太监们怕把皇上撑着。

有一天,朱元璋在皇宫里呆着,浑身不得劲,又酸又疼。他依稀记得,那年打江山的时候,来了两人,一个叫常什么第,另一个姓来不知道叫什么。两人给他弄了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喝完了之后他觉得很舒服,满脸红光地上马打仗去了。于是召集御厨。御厨们谁见过这东西啊。还真就以表面意思理解了。专挑大个儿的珍珠,搁小碗里边上笼屉先蒸。又找了几片翡翠,几片白玉,洗得干干净净的。吊了一锅高汤,先往汤里下翡翠跟白玉,煮得差不多了,那边屉上也冒了烟了,把珍珠拿出来倒进汤锅里煮煮。末了,撒点儿盐,搁点儿糖,点了点儿明油。

端上来之后,朱元璋先尝了尝汤,不错。来个翡翠尝尝吧。”择一小薄片搁嘴里,硌得牙叮当乱响。皇上这个气啊,什么玩意儿这是!一群御厨一下子吓着了,一个劲磕头认罪啊。“唉,不怪你们。想当初……”皇上把这故事一说,认真回想起来,“寡人喝过这么一回珍珠翡翠白玉汤。想来它应该算是地方上的风味小吃。”

其实皇上这么想也是对的,咱们经常出去玩儿的朋友就能留意到,什么这个饼啊那个汤,可不就只有那一个地儿卖吗?比如如果不去富平,你怎么知道“太后饼”那么好吃?有的甚至仅限于一村之中、一县之内,到别处去就没有卖的。皇上一说,大伙儿都附和道:“对呀,那陛下您出圣旨吧。咱们挑选普天下会做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厨师。请他到南京给您来做饭。”

恰好啊,贴皇榜到了当年朱元璋落难的地方,这俩乞丐呢也看到了,揭了皇榜。官员认为他俩疯了,又不敢轻举妄动,就绑到了南京。金殿上,文东武西列立两边,明太祖正中高坐。打外边,邋里邋遢地上来三人。县官跪在殿前哆嗦得都不成样了!“混蛋!就是这两人,我认识他俩。但是,我请他们来给我做汤,怎么就不给换换衣裳呢,真是混账!”皇上怕这两人害怕,就客客气气地对他俩说:“两位爱卿为何如此装束来见寡人哪?”又转头对县官起了杀心。

这俩要饭的一瞧:“别别别!哎,那个,那个皇上别,别杀呀,这有用呢。留着他吧,这个做汤缺个小伙计,让他给打个下手吧。”两人心里还乐呢,心说当皇上可太好玩了,说杀人就杀人。打这儿起,就安排人做这个珍珠翡翠白玉汤。宫里边单独拨银子五百两,另立了一个御膳房,就为做这碗汤。

后面的事情,大概就知道了。

朱元璋宴请群臣,一个姓张的大人说:以往只是听说过,我父亲当年随着万岁爷,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的时候,他听胡大海胡将军讲过这个珍珠翡翠白玉汤。那个东西太棒了,是一道做法极复杂的珍馐美味,九蒸九炼方成此物。今日里你我大家,共饮珍珠翡翠白玉汤,祖德匪浅哪!

大家互相请,互相让,皇上坐在上边恼了。刚开始一闻这味儿,闻出点儿问题来,心里犯嘀咕:“我当年喝的不是这味儿啊,怎么这么难闻呢?”再一瞧文臣武将这表情,皇上不开心了,心说:“只能跟我享福,跟我受罪你们不干,是吧?这是我找人做的汤,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

皇上站起来了:“众位爱卿,随寡人共饮珍珠翡翠白玉汤,请。”话音刚落,一仰脖干了一碗。喝完以后,皇上的眉毛都立起来了。文武群臣面面相觑:“来吧,皇上都喝了,咱们还差这个,是不是?”“请请请!”群臣全端起碗来往下咽。喝到最后一口,实在是咽不下去了,都在嘴里面含着。朱元璋很开心哪!

“唉,文武群臣很给寡人面子。”

“众位爱卿,寡人请人做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大家觉着味道如何呀?”

文武群臣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各伸双指,俩大拇哥儿。为什么伸双指?嘴里还含着一口呢,说不出话来。

皇上高兴了:“哦,我明白了,你等之意朕已明白。俱都不言各伸双指,你们是这意思—— 每人再来两大碗。”

读完之后的感想

这则故事,表面上是说“汤”,但实际上是讲了一个人如何从苦难走向权力,又如何在权力中迷失自我的故事。从朱元璋角度看,本质上不是一道菜,而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情感体验——饥饿、绝望、被拯救、重燃希望。味道不在食材,而在心境。

再说说这个汤,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知道”,而在于“经历过”。书本知识(记问之学)若脱离生活实践,就会变成荒诞的闹剧。这个汤名字是虚构的,但名字一旦被权力认可,就变成了“正统”。当父母、领导说“这是好东西”,它就“必须是好东西”,哪怕难以下咽。群臣的表演:文武百官明知难喝,却不敢说,只能用“双指”含糊应对——这是权力压迫下的集体沉默与虚伪。

每个人都曾有过“破庙里的那一碗汤”——可能是童年的一顿饭、失恋时朋友的一句安慰、失业时的一个机会。成功之后,我们总想找回那种感觉,却发现物是人非,心境已变。我们用金钱、地位、形式去复制当年的温暖,却往往适得其反。这让我联想到一个作家前段时间告诉我的:“不要总回忆过去,过去都是痛苦的,只有未来可能是快乐的。离苦得乐不就是这样的过程吗?”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