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为什么这篇文字今天才更新。凡是中国人都应该知道,昨天是一个特别重大的日子,谈论吃吃喝喝的确不尊重。
写这篇文章,用了3天时间。这是因为,在蔡生的书中,这里面的文字实在干货太多,一次性30多页我得慢慢消化。
吃
什么饭最好吃?在我迄今为止的人生中,一是父母做的饭,二是自己做的饭,三是和妻子一起吃的饭。
一个人如果对吃都丧失兴趣,那么食物对于TA而言只能是维持生命体征的饲料。
在中国,如果你和一个陌生人交谈实在找不到谈资,那么食物绝对是一个优选。比如和宁波人谈论蟹糊、黄泥螺、臭冬瓜,他们一定会很开心;和香港人谈论云吞面,他们一定告诉你那里最“打得”。和新加坡人谈论海南鸡饭和各种Kopi,这一定是非常好的谈资。广东顺德人在蔡生笔下时最爱吃的,三句话就会跑到鱼皮饺上。这倒是勾起了我的兴趣,如果此生有机会,去顺德看看虾皮饺的味道。
外国的美食,此生我经历的也就是巴西烤肉。米兰的ILSalumaio的香肠和橄榄油,巴黎的Fanchon面包和鹅肝酱,伦敦的Forthum&Mason果酱和红茶,布鲁塞尔Godiva的巧克力等都值得介绍,但是我都没吃过。不过令我有些诧异的是鱼子酱,抓到鲟鱼之后要在20分钟内剖开肚子取出鱼子进行制作。想到这里,我知道为什么我见到这个东西天生抗拒的原因了。
回到国内,八大菜系才是流传经典。上到开水白菜,下到豆芽炒粉条,做好了境界一样很高。从这里出发,现在人们都在谈内卷,而做事的人往往都会问:“没有内卷过,怎么有资格发言?”社会言论太多,主流媒体都跟着凑热闹起哄。挑拨情绪已成为家常的时候,只会让明眼人慨叹一下,然后转身离开。有那点功夫,不如找几家好吃的店家,品尝美味,感受美好来的痛快。
酒
“酒文化”的兴起,始于远古,成于杜康,兴于当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因为酒而闻名于世的人不少,唐代的方明算一个,他脱掉衣服,跳入酒缸里沐浴,这是多少嗜酒人的梦想。孔子也是酒徒,百觚不算什么。山东有个酒叫做刘伶醉,实际上刘伶相比孔子而言差得远,一次也只能喝一斛。一斛等于十斗,而李白更完蛋,一斗酒诗百篇,我估计要是这样下去,让李白学孔子,恐怕当年所有的记录方式都不够他写的。不过,有解决办法,要是给他喝东北的高粱酒,3杯就倒。估计传世名篇也就不这样了。
对于普通人,喝酒就是人生一乐,醉酒闹事不是喝酒,而是被酒喝了。有些人喝酒呕吐的一塌糊涂,这就不好。
哪种酒最好喝?很多人有争论。蔡生看来:在你眼前的酒最好喝。配合菜色的酒最好喝:吃杭州菜喝花雕,吃日本菜喝清酒,吃西餐喝红白酒。配合情景的酒最好喝:到俄罗斯时喝伏特加,到韩国时喝马歌丽,到希腊时喝乌索。
中国北方人习惯于白酒,华北地区的二锅头,东北的烧刀子,内蒙古的草原白。如果按照方言区域算,四川也算北方的话,五粮液也算一种。按照道教的说法,酒喝少了是水,喝多了是火。所以很多时候,当喝完了酒之后身上的酒味从这里来也就不足为奇。
相比起来,南方的酒更有韵味。绍兴的“太雕”以及在香港的“天香楼”调配的酒更接近于文人雅士的喜好。
酒疯与酒风
一,贵在能好,酒量大小都不要紧。
——李渔谈喝酒
二,贵在喜谈,饮伴多寡不拘。
三,贵在可继,好酒劣酒,都不成问题。
四,贵在可行,喝酒后答应的事要做。
五,贵在可止,长喝短喝,喝得多喝得少,一旦叫停就能够再也一滴不喝。
真正品酒,要注意下面的几项。在其中,如果能够如喝茶一样放上音乐就好了。喝酒,要醉。但不是疯。
醉,是语到喃喃时。
醉,是飘飘然,乘鹤云游。醉,是畅所欲言,又止乎于礼。
醉,是无条件地交给对方,又知道对方能够完全地付出给你。除此之外,不能称醉。
有人问,如果女人和酒只能选一个,你选哪个?过去看是女人,现在看是酒。酒不语,女人话多。酒不会来纠缠你,你何时听过酒会开口说“喝我,喝我”?
能不能喝酒,很重要。不喝的,一定不行,酒中豪杰,才是好人。所以看起来,我不是一个他们意义上的好人。无所谓了,起码让自己快乐就好。
酒杯
十几岁的时候看过《笑傲江湖》电视剧,里面的祖千秋和老头子拿出来的酒杯种类让我瞠目结舌。然而回到现实,除了玻璃杯、塑料杯或者碗之外,很难看到有谁用别的什么容器喝酒的。
自古以来,由青铜至琉璃杯子,多不胜数。“金瓯”是黄金的酒器、“玉樽”是玉制的杯子、“银瓶”为白银制造。至于“夜光杯”,估计算是玉器之类的。一般酒徒注重的只是量。酒杯愈大愈好。名称各异,有觯、觚、觥、爵、角、忝、海、白等,哪一个是最大的呢?怎么大都不够,真正的酒徒,杯子是不能满足的,要从盛酒器的壶、卣、斝、盉、卮、罍、缶、罂、垆、瓿捧上来喝,才是最高境界。最大的酒器应该是“瓮”,元代宫廷里有个黑玉酒瓮,直径四尺五寸、圆周一丈五尺、高二丈,能盛酒三十多石。
一石当今算来是多少?这个得依靠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推演了,古时候的计量单位很抽象,春秋战国时代已有升、豆、区、釜、钟五种,一般以四升为一豆、五豆为一区、五区为一釜、十釜为一钟。以此算来,千钟合一百万升,等于一千立方公尺,而一立方公尺的水重量是一吨,古人说尧舜能喝千钟,那就是说他们能喝一千吨酒。
不过,还有一些喝酒的方式,比如说“荷叶杯”。摘下刚刚露出水面拢卷的新鲜荷叶,用玉簪从叶心到荷茎中扎一个孔,然后把酒注入,从茎底吸饮,风流之至。相对其这样,西安这边有竹筒酒,把酒提前注入到生长的竹子中,过段时间砍掉竹子,拿出酒来。别有一番滋味。
啤酒
友人曾经说啤酒就像尿,喝起来全是糖分,咽下去全是糟粕。酷暑之时,全国地摊摆了一通,啤酒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饮品。“黑哥好酒”曾经告诉你制作啤酒的秘方:“过期的”水+啤酒酒花+食用酒精+啤酒色素+除暴剂。根本不像蔡生所说的制作工艺:“将麦芽浸湿,让它发霉后晒干,舂碎加滚水泡之,取其糖液掺酵母酿成酒,最后加蛇麻子所结之毡果以添苦味,发酵过程养出二氧化碳之气泡。”
韩国人极喜欢喝啤酒,是因为他们民族性刚烈,大饮大食,什么都要靠量来衡量,最流行的牌子是OB。啤酒绝不能像白兰地那么慢慢地喝,一定要豪爽地一口干掉。三两个好友,剥剥花生,叙叙旧,喝个两打大瓶的,兴高采烈,是多么写意!唯一反对的是要多上洗手间。
抽
作为“吃喝嫖赌抽”中的最后一个部分,对于烟,如果要禁烟就别卖,如果要卖烟就别禁。挂那么多标语、牌子有什么用呢?在看到一个专栏作家的评价时,就说权力寻租的事儿,这种卖烟估计也是这样吧。拿破仑早就说过:“(抽烟)这种罪恶带来十亿法郎的税收,你能找一种功德代替它,我即刻禁烟。”
抽烟是一种习惯,不抽烟也是一种习惯。影视作品上有多少演员抽烟而不禁止?反而,这成为了一种地位身份的比拼。中年人是抽传统,买烟看牌子,牌子一样看粗细。年轻人抽新潮,买电子不买卷烟,电子烟一样看烟油。富裕阶层抽雪茄、文学作家抽灵感……但无论如何,抽烟是自主选择,他人只能给建议而不能强制,毕竟在社会中,你愈禁我们愈想抽,虽然二手烟害不害人还没证实,没得对方同意我们不会抽。我们享受的是自主权,不管那是对我们好的,还是坏的。
这里想要着重谈谈雪茄。抽雪茄不像是卷烟需要猛吸,也不要弹烟灰。而是要看烟灰能否成为长条,能抽得起雪茄的人,不仅有钱,还要有闲,两小时以上是必须要有的,否则便是一种浪费。最基本的,还是把每一口烟留在口中慢慢玩赏,多贵的雪茄也有不吸啜的过程,看着袅袅的长烟,浪费雪茄,也浪费时光,天塌下来当被盖,便自然地培养了抽雪茄的气质。
经过五年到七年的发酵过程的雪茄最好抽。在市面上的,是在原厂中藏了两年之后才拿出来卖,已很过得去了。要是你坚持要收藏到5年后才抽,那得用一个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的贮藏箱盛之,数万到数十万一个不出奇,不过到了这个阶段,你已经不是雪茄的主人,而是它的奴隶。照照镜子,也像一个。当然,做雪茄的奴隶,做得过的。
第一步,先看雪茄颜色。到高级西餐厅去,饭后侍者总会奉上一盒雪茄,让你挑选。别以为名牌就是最适合自己的胃口,先看看卷叶的颜色:分浅棕色claro、深棕色colorado、纯棕色coloradoclaro和黑色maduro。棕色较辣,黑色较甜。其他颜色属于甜和辣之中间。
第二步:按按烟身。挑选之后你有权利轻轻地按按烟身,看看是不是像少女的肤肌一样地结实而充满弹性。若似老太婆一般地僵硬,尽管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