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史前时代?简单来说,就是人类文明出现以前长达400万年的远古时代。这是人类进化历程中最漫长的阶段。人类文明诞生之后,时间单位不断缩短,从百年到十年,时至今日,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层出不穷、蜂拥而至的重大事件。
人类演进速度加快,让我们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人类能否迅速适应变化,避免被淘汰乃至灭绝的命运?
史前时代,人类有两个重要的标志性进化:
1、类人猿逐步进化为智人,即具有思维能力的人。
2、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从而成为自身命运的主宰。
人类为什么诞生?生物学家给出了结论:自然选择。
人类有一连串的远古祖先——类人猿。把时间线拉回到400多万年前的非洲东部和南部的热带草原,这里有最早的类人猿——南方古猿。它们的骨盆和股骨与现代人十分接近,但脑容量只是现代人的三分之一。这种特征可以总结为:能够直立行走但大脑仍为猿的灵长类生物。
与茂密的森林和不毛的沙漠不同,草原上水源丰富、动物性食物充足,气候温暖,即便赤身裸体也能生存。他们掌握了简单的石器和武器,例如禽蛋、螃蟹、乌龟、鸟类、啮齿动物以及小羚羊等等。
这个星球中,决定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关键不在于体力和耐寒能力,而是在于是否有不断发育的智力,以及运用智力解决适应环境问题的能力。简言之:人类适应环境靠的是大脑,而不是身体。
从400多万年前开始,下一个里程碑则是4万年前。地球上最终出现了人类或者说智人。这个里程碑标志着:生物形态的进化突破了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的模式。而人类开始通过改造环境适应自身基因。
由此产生的,就是为自己量身打造环境,并且在这个前提下创造出包含工具、服装、饰物、制度、语言、艺术、宗教和习俗等等称之为“文化”的东西。只有人类能够脱离有形实体,对物体和概念进行想象,并加以符号化。这种独特的能力有很多丰富的实例:
只有人才会笑
只有人才知道自己终有一死。
只有人才想探索宇宙及其起源,探明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探究是否有来世。
……
这些做法将地球上所有其他物种远远甩在了身后。
下一个出路
如今,人类对于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知识日益丰富,已经具有改造自身基因的能力。然而,引发了令人困惑的问题:为什么当代人无法驾驭自己打造出来的环境?为什么人类营造的环境却越来越不适合人类居住?
答案在于基因进化与文化进化的根本差异。
时代有一个悖论:人类知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能力按照自身意愿改造环境,却未能使自身环境变得更宜居。而社会变革通常会遭到抵制,因为它要求人们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调整,这意味着被迫和不适。
爱因斯坦告诫我们的那样,人类物种的未来取决于能否让知识与智慧齐头并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