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曲曲弯弯水,世路重重叠叠山。
好事总得善人做,哪有凡人做神仙。
在政府部门上班的时候,因为有权力,所以想要修行、做好事非常容易的。今天讲一个故事,发生在江苏太仓。主人公是太仓的刑房书吏顾芳,三十多岁。
因为太仓地界大,所以顾芳有时候要出城送东西的时候,不一定能赶城门关闭之前回去。所以按照规定可以去住店,但是顾芳没有住。他有一个好朋友姜荣,已经有三四年的交情了。顾芳晚上回不去,就在姜家睡觉。
话说有一天,姜荣一家开始正常生活。夫人收拾房间,女儿姜爱娘在院子里扫地。门外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官差来了。官差没问青红皂白就要把姜荣抓走,此时顾芳出来说:“姜荣是我朋友”。官差也不知如何是好,顾芳说:“你们抓可以,先把刚挂的铁链子摘了,我和他说句话。”转过头来,告诉姜荣一起走。临走前又安慰了一下姜荣家人:你们放心,别害怕,有我在。
走了一天,到了太仓城。姜荣被关入牢房,索性顾芳这边有人,让姜荣有吃有喝,还有人照顾,不至于受苦。转头来,顾芳就去找县官。县官表面没说啥,可是后面心里不痛快了,为什么呢?最近太仓抓了一批江洋大盗,他们的口供出奇一致:我们这些年所有偷来的、抢来的,足有黄金万两,都藏在姜荣那儿了,他是窝主。县官说:合着你顾芳平时看起来刚正不阿,今天也明目张胆讲人情,看来是收人钱了。我倒要看看怎么回事。
第二天升堂。姜荣呢一夜没睡好,再加上害怕县官,直接就趴下了。县官问:“你们家里有没有黄金万两啊”,姜荣说:“我们家没有,和黄金沾边的,就是棒子面的窝头,那叫黄金塔,哪儿见过黄金呢!”后面又问了一些问题,心里呢就开始嘀咕。索性让一个差人和姜荣换了衣服。让姜荣站在身边充当衙役,而衙役就顶替姜荣。
接下来,传唤江洋大盗上堂,这几个人油嘴滑舌,一看就知道不是好人。县官开始审问:“姜荣一个烙大饼的,他怎么跟你们混在一起呢?”江洋大盗说:“咳,大老爷,这您就外行了呀。他烙饼是为了打掩护,实际上他是我们的老大哥,我们全听他的。每次不管是杀了人了,放了火了,抢了东西,只要是真金白银,都得送到他那儿去。这些年大概算了算,多了不敢说,黄金万两肯定是有的。”
县官让江洋大盗指认姜荣。土匪头儿指着假姜荣,不假思索道:“我甭看了,就是他,碾碎了骨头,我也认识他那个粉。没错,他就是烙饼的姜荣!”“天地间同名同姓之人甚多。人命关天,不能瞎说,你往这儿看。”大人再拿手一指桌案旁哆哆嗦嗦的真姜荣,“他也叫姜荣,你看看他,是不是跟你们一伙儿的呀?”土匪头儿只扫了一眼便摇头:“欸!不是不是!你看这哥们儿一表人才,以后人家还有一步好运呢。哎,他不是。”
当然,结果可以看得出来,江洋大盗被按到堂下,噼里啪啦打了一顿。姜荣换回了原来的衣服。本来县令问:“嗯,看起来你是有仇人哪,这是你的仇人买通了他们。我问问你,谁会干这种事情?你有没有仇人呢?跟老爷我说说。”姜荣却婉拒了:人家恨我,肯定是我做得不对。如果我一说出来,大老爷您把他再拿来之后,或打或杀,冤家宜解不宜结呀。老爷,这事儿就算了吧。这些强盗您该怎么处理怎么处理,我这个事儿就得了。
县令一看,确实是老实人,就直接放了。顾芳把姜荣送到城门口,约有空再聊。这老头回到家,三人抱头痛哭之后又把来龙去脉讲了一遍,在确定没事儿之后,一家三口都感激顾芳的恩情。到了晚上呢,顾芳专门出城看看老姜头。面对感激,顾芳可没接受:可别这么说,人没事就好!而且你确实也没有为非作歹。老话说得好,‘心里没病不怕冷年糕’。
顾芳不要姜荣的礼物。姜荣一家想,这可是救命的交情,咱们家穷,干脆就把姜爱娘送给顾芳当偏房吧,毕竟他算是正人君子,也给咱们姑娘找个好主。转头老两口告诉了女儿的想法。女儿通情达理:爹娘,我愿意,万事都由爹娘做主吧。
没过几天,顾芳又来了。老头呢就把这个想法直接告诉了顾芳。
“哎!这可使不得!”顾芳吓得连连地摆手,“不行不行!要是那样的话,我不就成了趁人之危了吗?这不行!又何况我家中有妻室,我们两口子过得非常好。哎呀,这个事儿万万使不得!以后给闺女找一个好人家,而且你看爱娘的模样又好,一定会找到一个合适的丈夫,我可不能耽误她,不能不能!”
第二天顾芳走了。但是老头放心不下,又过了几日,计划强行送过去。于是雇了一个轿子,把姑娘打扮的美美的,就到了顾芳家了。聊了几句之后,女儿留下,两口子撒腿就跑。
尽管妻子百般劝说,但是顾芳的原则是没改变的。所以让家人收拾了一间房子,让爱娘先睡着。当天晚上,顾芳也没上爱娘那屋去,跟妻子睡一个屋。接下来连着好几天,顾芳一直在外面忙,没回过家。每天只有白日里大奶奶跟她一起聊天做饭。过了六天之后,顾芳带着爱娘,顾大奶奶也一块儿跟着,三口人就奔城外,来到姜家门口。顾芳呢没呆一会儿就借口离开了。
顾夫人对老头说:“您哪,别客气了。我们顾大爷说了,他不能趁人之危。今天来呢,就是为了把姑娘送回来,大爷让姑娘找个好人家。他可告诉我了,要是再把姑娘送回去,他以后就不回家。你们可不能坑了我呀,家里只剩我一个人可怎么办呢?”
“哎呀!”老两口子眼泪都快下来了,没想到天下竟然还有这样的人,这是个圣人啊!
后面有一个耿姓富商,经商路过太仓,正好看到了姜爱娘,于是五百两就娶了她毁了扬州了。
而顾芳在这个地方表现出众,所以地方老百姓舍不得让他走。上面就准许他留任一届,他便因此在此地待了六年,连任了两届。根据朝廷规定,三年就得调任。所以呢他就离开了太仓,去了北京。在户部侍郎韩大人手下当差。
有一天韩大人嘱咐顾芳道:“我要出去一趟,出去有点儿公干。你呢,在这儿盯着点儿。有什么事儿呢,就替我照应着点。”由于压力大,韩大人走之后,这会儿,顾芳打着哈欠,撑着额头想冲个盹儿,结果迷迷糊糊地闭着眼睡着了。他睡得还挺实在,而且还做了一个梦。梦见眼前祥云瑞彩,金光万道,紧跟着“咔”一下子,金光散尽,眼前游出来一条龙。这条龙到他眼前一晃,顾芳吓坏了,一激灵,便醒了。
就在这时,顾芳耳边听到一阵环佩叮当之声,有人走进来了。他赶紧低着头站起来了,打眼一瞧,跟前来了六七个人。顾芳暗暗吃惊:“哟,坏了!我失礼了!”
赶快去请安。结果后面夫人说自己是姜爱娘。
原来呢,当年耿富商娶小妾的消息走漏了。大太太不干了,在这洞房花烛之夜,把耿大爷这顿打呀!嘴巴子跟不要钱似的,噼里啪啦痛打一顿。大太太指着姜爱娘说:这是你干爹,我是你干妈,知道吗?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三口,你就跟我亲闺女一样。
赶巧了,扬州城的地方官里有一位韩大人。韩大人家里边一位夫人,但是夫人身体不好,一直不能生养。夫人跟韩大人说:“不行啊,你就再娶一个吧,收个偏房。”消息传出来,耿家大太太说这是个好事儿,就找人和韩大人一说:
“我们这儿有一干闺女。”韩大人也挺高兴,见了爱娘一面就同意了,韩大人就把她娶过去。没过多久,韩大人的夫人去世了,就把爱娘扶了正,爱娘就成了韩夫人。
后面,爱娘把姜老头一家接到了北京,借着这次家宴,老头儿就把当年的事儿,跟自己的女婿念叨了一遍。韩大人听后很是感动,说:“以前光知道,顾芳这个人为人正直,不知道当中还有这么一段故事。”
过了两天,韩大人面圣,跟皇上聊天,无意中就提起此事。皇上一想:“天下还有这样的人?这可真是人中的君子啊!”于是降下皇恩,破格提升,提拔顾芳做了礼部侍郎。
顾芳还觉着不合适:“韩大人,我本来是您的下属,现如今却跟您一样的身份,有失礼仪啊。”韩大人爽快地回道:“这都不叫事儿,应该的,你这样的人哪,十万个人里面也难挑一个。您能做这个官,是名副其实,也让大伙儿知道知道头上有青天。晚上咱们还得喝酒,咱们得庆祝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