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不只是我觉得这样……
这是今天我阅读“相信可能”这一篇章的感受。有一些触动:我们的境况每年每月都在发生变化,但是我们自己还是我们自己。如果想要改变,就得改变思维习惯。
我们的人生是一路向前走着,很多人要求必须走一条直线,然而真实情况是:除了接受义务教育走在路上之外,其他的方向是哪里,谁告诉我们?
当一个人经历的挫折越来越多,对自我的怀疑就越来越多。有的时候愤世嫉俗、自我保护也是不得不出现的“正常反应”。这就是“社会越来越好,但与我有什么关系”的想法。
过度的自我怀疑=自我设限
反省自己当然是对的,但是如果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这就无形当中给自己设置了一个“隐形围栏”。

所以,第一步要意识到“隐形围栏”的存在。
四种致命误区:
- 非黑即白。认为除非做到完美,否则就是失败。现实往往是一把刻度尺,而不是一个开关。
- 主观化。因随机负面事件而责怪自己。
- 小题大做。即使只有轻微的迹象,也会做好最坏的打算。
- 普遍化。有过一次不好的经历,便认为这是普遍规律。
道德的围栏是人性的约束,但是能力的发展不应该受到阻碍。实际上,我们能掌握什么能力吗?任何能力都是用进废退。“训练是蛋糕,而信念是糖霜。但有时候正是这薄薄的一层糖霜能带来决定性的差异。”
怎么办
第一:过去影响未来,但无法决定未来
人生当中要认清假设的合理性、约束条件的正确性以及目标函数的设定。
第二:先以自己为道路
但凡有人发现一件事有可能做到,很快就会有其他人紧随其后效仿,甚至超越这个人的功绩。中国创造的奇迹,过去很长时间就是因为摸着石头过河而来。我自己对于一个陌生领域,就是“学习-吸收-改进-提升”的过程。这个普遍规律正是如此。如果前面满是荆棘,必然会受伤,但是只要做到了,那就可以了。“训练是蛋糕,而信念是糖霜。但有时候正是这薄薄的一层糖霜能带来决定性的差异。”